-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畅的天桥往事.doc
PAGE
PAGE 8
李畅的天桥往事
中国现代剧场建设史中最艰难的第一幕第一场
2015年,北京天桥地区建起了包含4个剧场的天桥艺术中心,成为北京第一家专业的大型音乐剧演出中心,开幕大戏便是配置豪华的《歌剧魅影》。
看到这个消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李畅想起了那些浮浮沉沉的剧场建设往事。
1929年,李畅生于北京甘石桥胡同的李家大院。
那时,北京城中流传着“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的说法。李家没人能料到,作为李鸿章的侄孙,李畅会和城南“下九流”聚集的天桥发生联系。 1983年5月25日,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
彼时,“撂地打把势”的艺人们已渐渐离开天桥,在李畅等人的努力下,一座新式剧场在这里建起。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数不多的舞台技术专家和第一批剧场建设者,李畅担任天桥剧场的设计顾问。
说起来,这算是北京第一家现代化剧场。而今,随着剧场的重建、扩建,老天桥剧场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城市记忆。现年近90岁的李畅对《?t望东方周刊》感慨,当年出国学习现代剧场建造的舞台技术专家中,“我是唯一一个还在世的。”
可以说,李畅记忆中的天桥往事,是中国现代剧场建设史中最艰难的第一幕第一场,而60年前的剧场建设热潮也与当下形成了对照。
敢情人家的剧场是这样的
读书时,李畅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的是舞台设计――一个只有三个学生的冷门专业。
作为现代戏剧范畴的分支学科,舞台设计是新鲜的舶来品。毕竟,彼时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演出是京剧,现代舞台都没有,谈何舞台设计?
沿袭自明清的戏园茶馆遍布全国,多为结构简单的三面舞台。1914年之后,虽有第一舞台、真光戏院、开明戏院等新式剧院建成,其舞台却都无法适应西式剧目演出,而以服务戏曲演出为主。
唯一的西式剧场,是英国人在上海建立的兰心大剧院,主要为侨民娱乐所用,连舞台机械都没装,在英国只算“三流剧场”。
与钢结构的欧洲剧场不同,中国剧场以木质结构为主,火灾隐患大,北京的第一舞台便以着火闻名。加上国民政府对剧场建设没有统一拨款与管理,剧场“盖得很乱”。
1949年,李畅毕业,虽然学了多年的舞台设计,也只在课本上见识过现代剧场的模样。那年,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华北大学三部合并为中央戏剧学院。李畅回到北京,一边在舞蹈团做舞台设计,一边在戏剧学院任教。
1951年夏天,李畅与其他8位舞台技术专家跟随文化部和共青团中央合派的青年文工团,前往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结束后文工团受到东欧各国邀请,于是,李畅一行人边演出边考察,在东欧访问了一年。 2016年5月31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俄罗斯百变形体剧《魔法师的白手套》
李畅对本刊记者回忆,那一年他最常感叹的是:“敢情人家的剧场是这样的。”
剧场建设史中里程碑式的建筑柏林德意志大话剧院、世界上第一座拥有品字形舞台的东德德绍剧院、剧场史中最早广泛使用机械舞台的德累斯顿大剧院、世界上第一个建造升降舞台的剧场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东欧各个主流剧场,李畅都走遍了。
“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图纸都可以复印。”这次访问中,这批舞台技术专家带回了现代剧场建设中最需要的资料:剧院的空间布置、设备配置和经营管理等一系列参数。
回国之后,李畅与这些同仁合著了《剧场与舞台技术》一书,该书于1955年出版后影响极大,1958年清华大学为国家大剧院做第二次设计时,便参考了该书对德绍剧院的介绍。
70万元建成老天桥剧场
出国访问之前,李畅曾跟当时文化部的总工程师常学诗一起起草全国剧场拨款建设规划。
列好的规划是:省会城市的省一级剧场拨款50万元,其他二三线城市拨款30万元。“国家当时百废待兴,不能样样给钱。”李畅说。
虽然拨款办法已经拟好,但很多省市经济条件达不到,因此,在新中国成立最初两年,剧场建设并未全面铺展开来。
第一家新剧场的建设在1952年才正式进入流程。北京市得到70万元拨款,将剧场选址于天桥地区的一片空地上。
这样的选址一来减少了拆迁,二来也有一定政治意义。1953年12月29日出版的《北京日报》写道:“把一个较大规模的新型剧场,首先建设在劳动人民聚居的天桥地区,这是史无前例的。只有劳动人民掌握了政权,才能首先把这样的剧场建筑在天桥。”
此前,北京对旧剧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改造后的剧场交由一些国营或民营剧团长期固定使用,但只能适应戏曲和小规模话剧演出。
李畅记得,国家在拟定有关新剧场建设的文件时,十分明确地要求道:新剧场与国际职业剧场接轨,不再重复之前以“土标准”建造剧场的弯路。
这是为了满足国际文化交流的迫切需要――当时已有友邦提出将从1953年开始到中国进行文艺演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朱迅 期待下一次突破.doc
- 朱迪:科比最感谢的华裔女性.doc
- 朱雅麟 痴为笔墨醉一生.doc
- 朱高正:用简单的方法传播《易经》.doc
- 朱黎明细微之处见匠心.doc
- 朴实中流动的散文之美.doc
- 朴实无华的青蒿.doc
- 朴拙自然 平淡隽永.doc
- 朴槿惠平凡不平庸的穿衣之道.doc
- 朵拉或我们父母的性神经官能症 真的生活和真的女权.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