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朱高正:用简单的方法传播《易经》.docVIP

朱高正:用简单的方法传播《易经》.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高正:用简单的方法传播《易经》.doc

PAGE  PAGE 6 朱高正:用简单的方法传播《易经》   阴阳五行的重要性,被朱高正归纳为离开阴阳五行,谈不了中国传统文化。   2016年9月,在河南安阳举办的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上,来自台湾的朱高正是收获掌声最多的一位学者。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朱高正透露,他的《易经》由自学而来,学习的过程就是广纳百家的过程。   中国哲学不能“抽象”   一身棉麻中式衣装,满面红光,连续多年,朱高正都是周易文化论坛的嘉宾。他从高二开始接触《易经》,一口气读了10多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时,逢到卫礼贤翻译的《周易经传》,凭借德国人的详尽解释,朱高正才算读懂这部经典。   作为向世界成功推介中国文化的德国传教士,卫礼贤1899年来到中国,1922年回国。在中国期间,他从一个推广西方文明的传教士成功实现了向传??东方文明的汉学家的转变。为了把《易经》介绍给跟中国文化毫不相干的德国人,卫礼贤把每个细节都交待得清清楚楚。   20世纪70年代,朱高正读高中时期,开始接触孔子和孟子,前三个学期学习《论语》,后三个学期学习《孟子》。然而,儒家经典却没有给他带来好感,相反,那个阶段他在心里一直腹诽孔子。高一下学期,一个小小的挫折让他忽然想起孔子讲过的某句话,于是转回头重读《论语》,“跟自己的生命体悟结合起来,才发现《论语》原来是活的。”   重新认识孔子的那一天,被朱高正视为自己的重生日。自此,每天下课,都会有十几个同学围着他,让他讲解《论语》。高二的时候,朱高正的兴趣开始转向《易经》,如此渐迷渐深,这部3000多年前的经典成了他的“最爱”。   每年清明节,父亲都会带着朱高正去祖坟扫墓,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因此从清明扫墓开始。祖先的文化让他着迷,他发现,只有中国才有完整的家族,也只有中国人才有家训。   “西方的哲学之父是苏格拉底,他的后人在哪里,没有人知道。孔子比苏格拉底早很多年,但是孔子的弟子却可以查得到。”朱高正说。   德国学院派教育训练出了朱高正超强的思辨能力,他擅长把艰涩的道理讲透。专业是很难“啃”的康德哲学,但是,朱高正却能用大白话把它讲出来。回到台湾,他曾经为500多位乡下农民讲解过康德,两小时无人退场。后来赴福建寻根,得知自己是朱熹第26代孙,朱高正觉得,自己更有责任把《易经》用最简单的方法传播出去。   3000多年前的《易经》今天来看还完全适用,这让不轻易“买账”的朱高正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于《易经》的重要性,朱高正称,一个普通中医师、太极拳师、围棋手不一定要读《易经》,但是第一流的中医师、太极拳师、围棋师一定要懂《易经》。玩票性质的,不一定要懂“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是世界顶级的高手,《易经》非懂不可。   阴阳五行的重要性,被朱高正归纳为离开阴阳五行,谈不了中国传统文化。《易经》的精华―太极,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曾经提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一千年来,太极之说已成为整个东亚文明圈共同的宇宙观、价值观的根据。而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任何一个元素都由两个因素组合而成,也因此,在朱高正看来,“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纳到五行中去看。”   西方教育喜欢讲抽象,朱高正却认为,谈中国哲学,绝对不能抽象,如果把“象”抽掉,就什么都没有了。孔老夫子要写《象传》,可见“象”很重要。   《系辞传》有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朱高正请教了很多《易经》大家,没人讲得清楚。对这个词,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艾森豪威尔带领几十万兵马反攻欧洲大陆,其参谋部要做各种预案,包括什么时候登陆,哪里最安全,要冒哪些风险等等,到艾森豪威尔这里,他一拍板,这就叫“乾知大始”;拍板下去,几十万兵马全部动起来,这叫“坤作成物”。“乾就是当领导,为君之道;坤就是当臣民,为臣之道。”   早年接受西方哲学的洗脑,20多年来,朱高正一直在反省,“西方讲的是Individualism(个体主义),结果,强者张扬,弱者受欺。中国人不讲个体主义,儒家思想的最高理想是仁――即“两个人”,也因此,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关系”。一定是在彼此的关系之中,才有意义。   “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最重要的五种关系,只要把这五种关系搞定了,就可以治国平天下。”朱高正说,所谓“学”者,就是学为人也。一个人如果连最亲近的配偶、子女、父母都无法取信,如何取信于朋友?又如何能够取信于天下百姓?朱高正认为,这些虽然是两三千年前的古训,但是对于今天来说依然重要。他呼吁,要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有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前提。   中国文化注重“关系”   朱高正的祖上是福建漳州人,20世纪90年代,他第一次来大陆,搭了18个小时火车,到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