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西民间口头文学娱乐性特征初探.doc
PAGE
PAGE 10
河西民间口头文学娱乐性特征初探
[摘要]甘肃河西所有形式或体裁的民间文学,口头性无疑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在民间口头文学中,娱乐性特征更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为娱乐而创作的别样的民间口头文学,除去歇后语、打油诗、谚语、谜语、民间笑话、绕口令、顺口溜之外,还有膏药词、囔白话、绞儿、谣词等几种河西特有的民间口头文学样式,娱乐性是它们创作、产生、流传和演变的唯一宗旨。
[关键词]河西地区;民间文学;文学特征;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6-0028-03
一、河西民间口头文学娱乐性特征产生的必然性
口头文学是一切民间文学的源流,这是不争的事实,口头性是其最基本最原始的特征。正是这种口头性决定了它的群体性、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而群体性则直接催生了民间口头文学的娱乐性。
事实上,民间文学在实现它的口头性和群体性时才最富有魅力和感染力,恰恰是因为其娱乐性特征在起作用。记录在册或裒辑成书而捧读时,哪还有此一乐?虽然这是保存保护这一民间文化遗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至于长篇的民间叙事文学,何以演变为说书、评弹等说唱文学,实现或完成其受众在审美当中的娱乐性特征,大抵是其主要的目的和功能。
在民间口头文学的众多形式中,特别是打油诗、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歌谣、小故事、民间对联等最适宜口耳相传的短制,其娱乐性特征十分明显,至于民间笑话、绕口令、顺口溜等,就是专门为了娱乐而集体创作,口口相传,不断变异加工而积淀下来的。纵然如此,它们从来登不上大雅之堂,只属于普通民众,难以确定也不需要确定具体作者,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是原生态的,也是一种最生动最活泼的文学样式。
河西走廊自西汉以来就是沟通西域的咽喉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为兴盛,孕育了以农耕文化为主、多样文化杂糅的河西文化。大体相似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生产特点在民间文学中都有所反映,细细考究,又有着许多不同。但因为是口头流传,流传当中失落的民间文学实在为数不少,要做文本对照就有相当的难度。可是只就娱乐性特征而言,则有着完全一致的面?。况且,走廊内交通的相对畅通,人们交往的相对频繁,文化生活的相对贫乏,都为民间口头文学的创作、流传、变异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人们聚集一起就要娱乐,于是民间口头文学应运而生,那些娱乐性特征便自然而然地隐含其中。后来,索性专为娱乐而创作了别样的民间口头文学,除去歇后语、打油诗、谚语、谜语、民间笑话、绕口令、顺口溜之外,还有膏药词、囔白话、绞儿、谣词等河西特有的民间口头文学样式。
二、膏药词、囔白话、绞儿、谣词等娱乐性民间口头文学
(一)膏药词
河西五地市中的酒泉有一种流传了近两千年的古老社火叫地蹦子,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边歌边舞,有二十多种队形变化,有近十种角色的民间集体舞,其中有一个类似军师的膏药匠,他或唱或说的词里,大多就是为了娱乐以取悦民众。他所“卖”(表演)的歌与词为了图个吉祥和快乐,从内容到形式大多都好听且顺口顺耳,为引起围观者的注意又多吹嘘自已的“膏药词”神奇无比,于是被民间称为“卖膏药”。酒泉的地蹦子膏药词和民歌中常有“卖排”这样的方言,是夸耀、炫耀的意思,大抵与此有关。例如有一段膏药词就是为了搞笑,他用当地方言说:
歇哈(下),歇哈(下),
我老大夫给你们卖一段膏约(药),
我地(的)这膏约(药),
配地(的)是三十六汤,七十二方,
用地(的)东海沿上地(的)高丽参,
西海沿上地(的)勺约(芍药)根,
虮子地(的)肝花,虱子地(的)心,
癞蛤蟆地(的)眉毛用半斤,
北海沿上地(的)的灵芝草,
南海沿上地(的)燕窝心。
王母娘娘地(的)搽脸粉,
老龙王地(的)胡子两三根,
不用泡,不用炒,
几十样搁在马勺里熬,
熬了七七四十九天,
我地(的)膏药就熬成了。
未等听完,围观的众人已经笑得不可开交。从膏药词的内容可以看出,全然就是为了搞笑,是为了娱乐而即兴创作的,一切都是口头的,有心人记下来,换一个场合说笑,仍然可以引来众人轻松地嬉笑。
(二)囔白话
在河西,大家在田间地头忙农活时,或冬日里群集闲居时,更是大家说笑的时节,许多口头文学就是此时流传或产生的。例如囔一段帛(白)话:
且罢,且罢,
听我老大夫给你囔几句帛(白)话:
人若不说帛(白)话,枉活了几冬几夏。
人若不当油子嘴,枉在世上溜一回。
葫芦头、茄子把,见啥人、说啥话。
说帛(白)话地(的)福分大,
穿绸挂缎,吃香喝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