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的横向联系.docVIP

浅谈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的横向联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的横向联系.doc

PAGE  PAGE 5 浅谈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的横向联系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17年了,因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所以我一直连续担任语文和地理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地理学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副科,学生兴趣不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在新课标指引下如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就显得迫在眉睫了。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苏霍姆林斯基说:“把学生的知识联系起来后,他的掌握才最牢固”。让我们从这方面动动脑筋,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依托,大力加强语文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把传统诗词与地理学科融会贯通,对两个学科都有很大帮助。   一、利用传统诗词解释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1、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中黄河治理部分教学中,我先这样导入:如果一个人蒙受了很大冤屈,怎么形容?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据统计,黄河目前每立方米含沙量高达35千克。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然后由泥沙淤积引出悬河:“请大家识图,试用一句诗词来描述黄河‘悬河’的情景。”在众多的描述中,大家最推崇的是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巴颜喀拉山)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开封,河床竟高出开封铁塔13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加上黄河“地上河”图片的帮助,学生们想象力的发挥,便对黄河“悬河”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2、杜郎口中学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深深打动了我。在《多变的天气》部分的学习中,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整理有关描写天气现象的诗词,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加以展示。”在课堂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拿出了收集到的古诗词,踊跃展示,同样也收到了满意的教学实效。   二、利用地理知识解释传统诗词,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中用地理知识巧解语文诗词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热情,使课堂变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1、《地球运动》部分的学习中,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展示毛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及探究问题“请同学们分析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经过同学们小组内激烈的讨论,很快得到答案:“坐地日行”包含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八万里”包含了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的地理意义;诗词说明了地球自转一周所行的路程。“巡天”包含着地球在天空中的自转和公转;“一千河”说明天空中的无数星河。   2、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图6.26台湾山脉南段植被的垂直分布,同学们也利用地理课上学到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的气温直减率知识,充分理解了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山下百花山上雪”“一山居然四季全””诗词中,包含的因海拔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的地理意义。   通过以上的地理教学活动,同学们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巧解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使地理知识正向迁移。学生们既获得了一份地理知识之外的意外收获,又增强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极大兴趣。   三、传统诗词的引用,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中国地势特点的分析中,学生们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变化,进行深入探究,推导出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随即我展示了以下诗词:“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长歌行》);“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 临江仙);“大江东去浪淘尽”(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等,请同学们说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学生们迅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