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渭河与西玉东输.doc
PAGE
PAGE 4
渭河与西玉东输
时间:2016年7月20日
地点:甘肃省陇西县
主持人: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作家
参会人员:(按发言顺序排名)
叶舒宪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
张天恩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薛庆余 李氏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宋玉祥 甘肃省陇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
朱 鸿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李永平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人类学博士生导师
杨 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副教授,文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
卢法政 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人大主任,作家
张振宇 中国甘肃网总编辑
李迎新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作家
王文元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专栏作家
刘培文 中国甘肃网记者
军 政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甘肃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石小军 甘肃省陇西县博物馆馆长
张和平 甘肃省陇西县旅游局局长
胡照明 甘肃省陇西县文广局局长
叶舒宪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
《穆天子传》在中国文学中被当作小说看待,它记载了西周第五代君王前往昆仑山寻找西王母和美玉的历史。昆仑山在《山海经》中被称为“玉山”,在《穆天子传》中被称为“群玉之山”,由此可知,西王母背后代表的就是玉。根据其他典籍记载显示,周穆王所走的路线(向东走,先到河南,越过黄河,过三门峡,到山西,绕过五个盆地,出雁门关,然后去河套)并非虚构,从《战国策》到《史记》,都有“昆山玉路”的记载。周穆王“载玉万只”而归的记载比张骞通西域至少要早1000年左右,也就是说在周穆王之前,这条中原通西域的路就已经存在了,这也是我们2014年进行玉帛之路(山西道)考察的缘起。周穆王所走的这条路即今天被叫作“走西口”的路。前九次玉帛之路考察都集中在河西走廊两端,这次集中考察渭河。我们知道,河流在古代除了灌溉之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漕运,渭河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必然在西玉东输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过去学界关于渭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创作和自然地理方面,而我们关注的则是其与西域交通的关系。
齐家文化是以玉文化为代表的,存在于距今约4000年前,消失于距今3500年前后。此后,出现了先周到西周的玉器,都是素器,再向后发展,形成了华夏民族丰富多样的玉文化体系。
玉帛之路的含义是“玉石东来,丝绸西去”。中西交流中,丝绸的运输主要是从汉代到唐代的1000年之间,而玉石的运输则可以上溯到8000年前,我们关注的正是这条玉石之路。对玉石之路的研究不仅是学术问题,更是有关中国话语权重建的民族自信问题。中国人崇拜玉文化,西方人崇拜金属文化,因此,我们沿着丝绸之路研究它的形成史,挖掘本土的玉文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张天恩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参加此次考察,我关注的是自己以往知识结构之外的新东西,取得了很多收获。甘肃境内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最好的是大地湾遗址,它是经过正式发掘的,文化序列清楚、规模大。除此之外,甘肃境内还有很多没有被正式发掘的史前时代遗址,内容都很丰富,例如这次考察过的暖泉山遗址。沿着陇山两侧,文化在不断发展和交流,有常山下文化,然后是齐家文化,然后进入青铜文化的早期。陇西县有180多处文化遗址,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考察。齐家文化圈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代,它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隔着八百里秦川,但有联系。二里头文化和齐家文化差别很大,但都发现了青铜器,不知二者之间有什么具体联系,我偏向于认为是二里头文化影响了齐家文化。从考古学来说,商代的东西除了铜器以外,在甘肃一直没有发现。实际上,关中中部地区就是商文化的分界点。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西河滩遗址了解西周文化。西河滩遗址规模很大,是西周的西陲边缘地区,遗址台地距西河床高20米。从台地断层看,上为5米厚黄土堆积,以下15米为沙层,相当于西周的一个小分封国。当然,对于西河滩遗址还有很多疑问,例如,当时戍守西周边陲的是一群什么人,与寺洼文化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需要地方文物工作者努力研究解决的,也有利于博物馆的布展和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地方的文化自信心。
薛庆余 李氏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陇西方言中将“渭”读作“yu”(四声),有三种含义,其一指“玉”;其二指“大禹导渭”;其三指虞姬的“虞”,与农耕文明有关。或许从语言学角度对渭河进行解读也能够对玉帛之路渭河道的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叶舒宪教授提到“渭河载玉”。渭源陇山乡的水头与马衔山对接,我听说有人曾在陇山乡的上游捡到过玉器之类的东西。我想,这一点对马衔山及齐家文化玉的相关问题应该有所帮助。
西河滩遗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