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对比整合资料_ppt选编
中外历史对比整合;一、同一时间段
(一)政治
1、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类型;一、同一时间段
(一)政治
1、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类型
一、君主专制制度
1、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宗法制(BC2070~BC221)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关于改革的原因、目的、内容、作用之间的关系:;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春秋管仲改革
②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
秦国商鞅变法
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近现代的变法与改革;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否妥当和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
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革除社会弊端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 1)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几个方面进行比较;“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又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⑴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美国:1933年实施罗斯福新政;
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⑵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特点:俄通过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商品买卖和市场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
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果:
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了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了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⑶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3、近现代中外民主政治建设
(1)现代政治文明的两种范式
一、社会主义民主制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1954确立)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形成)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资产阶级代议制
①英: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②美:总统制共和制
③法:议会制共和制
④德: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例题2:;差异:民主化的程度
原因: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二)经济
1、中外历史上的工业化;(二)经济
1、中外历史上的工业化
1)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具体而言包括:①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史曲折。②一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民族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③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④发展畸形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2)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首先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奠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随后在国营企业开展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矿业成就突出,鞍钢无缝钢管厂、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沈阳机床场等建设投资。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现在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4)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例题5: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①原因: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思想: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铁塔基站规范培训选编.pptx
-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选编.ppt
- 中国铁塔泰安工作汇报材料选编.pptx
- 中国锂行业发展概况及展望2016-3选编.ppt
- 中国饲料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选编.pptx
- 中国鸟禽文化鉴赏选编.docx
- 中国领土争端问题选编.ppt
- 中国餐桌礼仪选编.ppt
- 中国饮食文化中英文选编.ppt
-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三课时长江选编.ppt
- 2025年成都市玩偶生产荧光涂鸦互动玩偶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海绵生产用于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透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体操鞋企业团建运动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溶洞极限运动(速降)场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涵洞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扎带安全防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牦牛育肥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拍宠物陪伴拍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进口食品节庆主题快闪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洗选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