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繁盛一时的隋朝[资料]
东汉;战国 、秦、汉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时间:____年
1.隋朝建立 人物: _______
定都:_______
时间____年
2.隋朝统一
标志: 。 ;;;材料: “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隋书》;二、隋朝经济的繁荣;三、大运河的开通(本课重点)
1.开通:从605年起,_____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目的:加强_________,巩固隋王朝对___________。
3. 概况:
(1)三点:以_____中心。北达涿郡,南至_____。
(2) 四段:永济渠、_______、邗沟、_______。
(3)五河:海河、_____、淮河、_____和钱塘江。
4.地位:全长两千多千米,是_________最长的运河。
5.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的交流。 ;隋炀帝南巡;琼花;;大运河;;衍维涅这婚帚鳖捻腐骋所蚌扁脐渊美闹陀扬遭疯驮氯喻蝇喜举挑神稠刊铣繁盛一时的隋朝繁盛一时的隋朝;答: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目的;;运河风光;运河风光;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堂练习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2.隋朝的建立时间是( )。
3.( )年,隋朝结束长达370年分裂完成南北统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 )次统一全国。;1.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B.巡游江都??
C.巩固统治??? ? D.搜刮各地财赋
2.隋朝末年,走水路由余杭到长安,依次要经过的几人工河是( )①广通渠??②永济渠??③通济渠??④白渠??
⑤江南河??⑥邗沟
A.②③⑤⑥ B.④③②①
C.⑥④①⑤ D.⑤⑥③① ;
3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 )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方的边防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使中国重新进入统一时期的朝代相继是
A.隋、唐
B.宋、元
C.明、清
D.秦、汉;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小刚在收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左图,与该图信息密切相关的是;2012年大运河(右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3月29日在江苏开幕。会议指出:目前,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家文物局也将其作为近期中心任务。这里的大运河;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下列关于它的表述错误的是;如图2,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是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