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拿来主义》教案 (粤教版必修4).docVIP

2.5《拿来主义》教案 (粤教版必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5《拿来主义》教案 (粤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课文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教学时数 3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一) 解说:这便是紫禁城,他高贵、威严,是权力的象征,这里曾经莺歌燕舞、曾经繁华风流……而如今感受到的,只能是无尽的悲凉和沧桑了……清朝统治者们就把自己关在这里,与世隔绝,也就孤陋寡闻,古老的中国在闭关自守中,终于陷入了落后、愚昧。 (出示图片二) 解说:然而,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列强的枪和炮就瞄准了那夕阳下血红的城门,终于,城门被打破了,这号称万园之林的圆明园也被火烧了,丰富的资源、白花花的银子,源源不断地送出国门了。 (出示图片三) 解说:1840年那场战争,列强轰开了国门,拿走了他们想要的,也送来了他们想送的——鸦片。 (出示图片四) 小结: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倡导的“礼尚往来”吗? 所以,在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面对这种情况,就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学会“拿来”。 或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指导预习。 利用工具书注音解词: 仪节:礼节。 自诩(xǔ):自夸。诩,说大话。 冠冕(miǎn):很体面、有气派。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徘徊:①来回慢步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 大度:宽宏大量的气度。 蹩(bié)进;躲躲闪闪地走进。 国粹(cuì):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课文中是反语。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莱,借指权贵的施舍。羹,带汁的食物。炙,烤肉。 吝啬(sè):小气,应当用的财物舍不得用。 孱(chán)头:懦弱无能的人。 玄虚: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危机:①指危险的祸根。 ②严重困难的关头。 三、解题: 请同学看课文注释①,回答《拿来主义》一文选自何书。 针对学生回答,指出: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师生共读:且介亭杂文。 课文分三次提出“拿来”,请找出句子,并作具体分析。 (一)第一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第二次:“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第三次:“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二)分析 1.第一次是针对“送去”而提出“拿来”,在这里作者暂不正面展开论述,而是为后面的阐述作准备。 2.第二次是在批判、否定了“送去主义”之后又一次提出“拿来”。比起第一次提出,内容丰富了一层,针对性也更加鲜明。但这里还不急于展开正面阐述。 3.第三次是在批判、否定了“送去”和“送来”之后,从正面完整的提出主张,这是全文中心论点所在。 运用脑髓——动脑思考,对文化遗产作科学分析。 放出眼光——有鉴别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自己来拿——有主动性,有胆略,有魄力。 要站在无产阶级立场,运用辩证观点,有胆有识,对纷繁的意识形态的产物有鉴别能力,并且批判的继承,从而建设无产阶级新文化。 4.从表述看,第一次用的是否定说法,第二次用的是肯定说法,第三次则明确的揭示出“拿来主义”的基本内涵。由此看出,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分三步进行,通过与“送去”和“送来”作对照,“拿来主义”的内涵一次比一次明确,一次比一次具体。 讨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明确:“拿来”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是指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就是针对国民党政府的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一些人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地分清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的素质,创造民族的新文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