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析影响试题效度的几种原因-海陵教育网.doc
第 PAGE 5 页
例 析 影 响 试 题 效 度 的 几 种 原 因
缪 选 民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225300
“效度”是评价试题的一项重要指标,意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通俗地讲就是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例如,一道试题,本打算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实际所测的是学生的作图技能,那么这道题就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言不是真正有效的。在各种正式考试中,往往整卷的效度达到了要求,但其中不乏有少量试题,学生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往往违背命题人的本意,使检测某项知识或技能的目标落空,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某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导致该题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检测功能,这在教育测量上叫做试题的效度低。粗略地讲,以下几种原因常能引起试题的效度降低:
1.试题表述中存在误导性语句。一道试题除了要考虑其准确??、科学性、严谨性等因素外,字面表述也很重要。如果试题中带有误导性语句,致使学生思维紊乱,则该题就未必能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讲,尤其是这样。
A
D
C
B
例1.(06年泰州中考)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纸中,线段AB、CD的长均等于5。则图中到AB和CD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网格点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 4个 D.5个
该题的本意是利用网格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及逻辑思维能力,但实际测得的情况并非如此。在阅卷中发现,低分考生选对了本题,而部分高分考生却没有选对该题。笔者调阅了一些试卷,发现选对的学生大部分是作出了AB、CD的角平分线,选错的学生中有的根据勾股定理在图中确定了两对全等三角形,但没能找全所有的格点(包括一名147分的学生)。该题就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而言效度是低的,可以说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如果仅仅为了考查角平分线的作法,没有必要交待AB、CD的长均等于5,AB、CD任意长都能作出两条直线相交后的角平分线。笔者以为,该题的表述欠妥,交待AB、CD的长均为5就等于误导了思维层次较高的学生,不交待AB、CD的长,说不定他们也用作角平分线的方法;还有,该题编排在选择题的第12题(最后一道选择题),成绩好的学生以为该题较难,想不到作角平分线。为了体现该题的本意,突出思维层次的考查,将图中的某两行(列)画得稍微夸张一点就可以了。
2.给解题者留下“歪打正着”的空隙。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有多种意想不到的思路,在各种不同的解法中,可能会出现不严谨的推理,甚至错误的方法,但得到的答案却是正确的。
例2.(02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卷)函数的图象与其反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 。
该题的意图很明显,检测学生反函数概念与图象的掌握情况,有学生是这样求解的: , , ,求得交点坐标为(0,0)和(1,1)。这种解法回避了求反函数而显得简洁。但用这种方法解答下面的问题[1]:函数的图象与其反函数图象的交点为 。问题立刻暴露出来了,所求交点只有一个,但本题的正确答案有三个交点!我们不得不怀疑,用这种方法解答的学生可能误以为与图象的交点一定在直线y = x上呢,所以笔者认为本题的测试没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效度,如能换作后一题型作为考题,则检测学生反函数概念与图象的效度就提高了。
3.命题的背景不公。为了体现试题的公平公正,一般来说都要回避现有资料上的问题,同时试题的素材必须是每一位考生所能理解的。如果试题涉及某资料上的问题或超出学生的实际,都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沾光、解答出现偶然性等,从而降低试题的效度。
例3.(04年湖北高考)某突发事件,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的概率为0.3,一旦发生,将造成400万元的损失。现有甲、乙两种相互独立的预防措施可供采用, 单独采用甲、乙预防措施所需的费用分别为45万元和30万元,采用相应预防措施后此突发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为0.9和0.85。若预防方案允许甲、乙两种预防措施单独采用、联合采用或不采用,请确定预防方案使总费用最少。(总费用=采取预防措施的费用+发生突发事件损失的期望值。)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上有这样一个案例:根据气象预报,某地区下个月有小洪水的概率为0.25,有大洪水的概率为0.01。设工地上有一台大型设备,为保护设备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运走设备,此时需花费3800元;
方案二:建一保护围墙,需花费2000元,但围墙无法防止大洪水,当大洪水来临,设备受损,损失费为60000元;
方案三:不采取措施,希望不发生洪水,此时大洪水来临损失60000元,小洪水来临损失10000元。试比较哪一种方案好。
笔者于04年4月份得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一书,5月底特地给有关老师介绍这个案例,并要求老师们将课程标准上的例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大单元整体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VIP
- 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docx VIP
- (2024秋新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校园》PPT课件.pptx VIP
- 《批判与创意思考》 教材配套PPT 第三章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pptx VIP
- 麻疹病例教育课件.pptx VIP
- 第九章 冷热疗法课件.ppt VIP
- 2025年秋季新教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道法最新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旅游地理学》全套教学课件.ppt
- 汇德大厦材料二次转运方案.pdf VIP
-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教学提纲.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