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和子》教学设计2.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中的父和子》教学设计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王雪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幻灯片2、3、4)1994年,大地震袭击了美国洛杉矶,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2500多座建筑物倒塌,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重伤。有一对父子因爱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震撼人心的地??场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请大家认真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幻灯片5) 二、品读体验 刚才我们回顾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品读课文,体会在遭受如此巨大的灾难时,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在文中找出作者对他们的评价,并画出来。(幻灯片6) 那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两层意思:父亲了不起,儿子了不起) 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哪些画面深深感动了你,让你觉得这位父亲很了不起,用横线画下来,简单写下你的感受。 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师问: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 从“冲”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1)为什么顿感眼前一片漆黑?(以为儿子已死) 当时心情怎样?(极度悲痛、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2)那么父亲的大喊,该是怎样的大喊?(撕心裂肺、歇斯底里) (3)为什么父亲大哭之后,向那片废墟走去?(实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提示:父亲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所以他坚定地向废墟走去。 3、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A、聚焦——父亲挖掘时间长: (1)他挖了多长时间?(38小时,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出示课件9 (2)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时间的?(依次列出时间: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师: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说明挖的时间长,难度大,体现了父亲的执著信念。) 比较:读读这两句,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课件出示】 A: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反复读读第二句,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父亲寻找儿子过程的漫长及艰辛吗? (3)为什么没有人来阻挡他?曾经有吗?哪些人?(其他孩子的父母、消防队长、警察。)阻挡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生还的希望,挖掘也是徒劳的,认为父亲因悲痛过度而精神失常)精神真的失常吗?(不是)他是怎样问的?(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B、聚焦——父亲挖掘的艰难 (1)经过36个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什么样子了?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这里作者抓住了什么描写?(外貌)通过对父亲的外貌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辛苦、艰难、疲惫) (3)请大家联系上文,想一想,看一看,在这漫长的36个小时里,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呢? (4)再读这一段:这位父亲挖到怎样的程度?“没人再来阻挡他”中的“再”体会到了什么?他退缩了吗?为什么?(体会到有许多人阻挡过他,体会父亲的执着与坚定,并引导逐层次感情朗读) 师引读:当没人再来阻挡他,当大家都认为没有希望了的时候,说明父亲的任务多么艰巨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