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假想敌,逻辑无漏洞.pptVIP

设置假想敌,逻辑无漏洞.ppt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设置假想敌,逻辑无漏洞

;;一、样本举例分析;我们先来看一下几个现阶段常考的材料类作文题:;对于这类新材料作文,其实同学们在审题立意的时候,最直观的印象往往是材料里面的两句话都各有道理,都不能够予以彻底否定,同样地,也有其漏洞,或者有成立所必须要附加的条件。而同学们通常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来阐释自己的观点,表明态度,这种情况下,从全面思维的角度来讲,其逻辑上难免会显得简单、粗暴,甚至是出现漏洞。;要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文章更“讲理”,逻辑更清晰,写作者就需要有较强的应敌意识。梁启超曾经说:“作文时必须自己先想到种种人家要驳我的话,用难者曰一类的话一一驳去,能有几要点被我驳倒便好了。”即总须预备驳难,这叫作应敌。当然,这个敌人是写作者假想出来的。所谓设置“假想敌”,是指作者在议论某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反对者的意见或观点,并对此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恰当地创设假想敌,可以增添文章的说服力,消除读者的疑虑,增强议论的严谨性,从而更有力地捍卫作者的观点。;苏洵在《六国论》中,开篇就运用了这一手法:;作者开篇指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一观点,可如果严格地考究起来,六国之中只有三国贿赂秦国。这样一来,武断地下结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是不是就站不住脚了呢?苏洵自己坦率地道出了“假想敌”的疑惑与诘问——“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然后自问自答,借助“或曰”一句,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不但堵住思维漏洞,让自己的观点无懈可击,还通过反驳增强论证说服力,使得文章议论思维反守为攻。;高考作文当中,2012年高考浙江卷高分作文《两种姿态,一种人生》的开头段:;本段开宗明义,通过“有人”的定义,首先从正反两面明确对“奔跑”和“鼓掌”的认知,通过对“有人”观点的否定,明确了“奔跑”是“激昂”,而不是“冲动”;“坐在路边鼓掌”不是“懒惰”,而是“智慧”,清晰、透彻。 而“有激情”“累了”,为二者的辩证统一明确了范围情景,即什么情况下需要奔跑,什么情况下需要在路边鼓掌,短小精悍的开头严谨而充满??辨色彩,充分展示了作者较高的思维品质。;二、操作方法解密;设置假想敌的方法具体如何操作,我们不妨从王安石与苏轼的名言说起:;这两种观点当中,如果一定要求我们“站队”,那肯定会出现“挺王派”与“挺苏派”,但是不管哪一派,观点都会有不妥之处,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先将对方观点的破绽找出来,也就是设置假想敌,借助否定对方来印证和完善自己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两位“挺王派”同学的文段:;【例2】 依循苏轼的看法,作为个体,只关注自己周围的风景,自然没有什么大问题,无非是生活过得平淡些,毕竟还有快乐在。虽说能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收获乐趣,但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安于现状的不进取心理。但是,一个人如果要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仅仅安于现状恐怕不行。试想,莫言如果不去文学的高峰探索,只满足于既定的文学成就,那么,他又何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屠呦呦如果不反反复复地去科学的高处追寻,只安于既得的医学成果,又怎么能发现青蒿素呢?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因此,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要想有所发展,有一番作为,必须得有到“险远”处去探索的万丈雄心,否则,就很难有前途。;比起第一个片段纯粹就王安石的观点阐发道理,第二个片段在说理上明显更顺畅,更通透。究其原因,就是引入了苏轼的观点,先肯定了苏轼观点的合理性,“作为个体,只关注自己周围的风景,自然没有什么大问题,无非是生活过得平淡些,毕竟还有快乐在”;接着笔锋一转,指出其问题所在,“虽说能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收获乐趣,但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安于现状的不进取心理”;然后,片段提出“一个人如果要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仅仅安于现状恐怕不行”,直接过渡到王安石的观点。片段给到“险远”处去探索加上了一个限定条件,就是“要想有所发展,有一番作为”,这是合情合理的,毕竟王安石也认识到“人之所罕至焉”,而且每个人的价值观与志向不同,要求人人都到“险远”处,也是不现实的。片段通过设置假想敌,借助否定苏轼的观点来印证和完善王安石的看法,使得文章的逻辑链条更加严密了。;但是,在设置假想敌之后,如何否定对方的看法,又如何树立起己方的观点,都不是随意的,也要体现思维的缜密性。我们来看一位“挺苏派”同学的文段:;这两则片段虽然否定王安石的观点,但将落点定在“整个人生是不是太苦了,太累了”,定调不高不说,也没有从根本上抓住王安石观点的“病根所在”。而在树立自己观点的时候,提出“还是踏踏实实干好身边的事情,不要想着去干什么‘惊天地,泣鬼神’之伟业,做斗士”,也显得既不太实在,又失之偏颇,破绽太明显,有些站不住脚。;针对这些遗憾,我们不妨修改一下:;这个版本很好地抓住了王安石观点的弊病,同时加上了“要是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允许”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