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与误区.doc
PAGE
PAGE 4
探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与误区
【摘要】在促进学生生物思维的培养和生物素质的提高方面,信息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为生物学教学找到了新的出发点,以其丰富的信息量,高效的传递速度,高度的交互性以及及时的反馈实现了生物学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与学的效率。但在整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课堂 整合 优势 误区
一、厘清概念: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提起信息技术,人们往往将它片面地理解为计算机技术,实际上,除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还包括了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2、何为整合 整合 百度百科 HYPERLINK /view/2241145.htm /view/2241145.htm
?
整合不是一个机械地堆砌,整合是个有机过程,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整合不是1+1=2,是1+1>2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就是通过各种媒体与生物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组合,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优势。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较其他学科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生命系统有许多层次生物教师教学用书
,因而生物教学有许多层面
生命系统由宏观到微观,,有许多层次,所以生物教学也从微观到宏观有很多层面。高中生物必修一整个是从分子水平到细胞器水平再到细胞水平。这些水平往往涉及的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或难以直接观察。比如,蛋白质或核酸结构,病毒的繁殖,细胞与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等,通过传统的语言描述或挂图,常使学生难以想象理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放大、显示这些结构,可以极大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极大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使学生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统一性,促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2、生命系统具有开放性,因而生物教学具有开放、动态变化的特征
生命是变化的,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应激性等动态特征,许多生理过程很难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即“一张口、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向学生展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静态画面动态化,如:利用显微镜与电脑连接投影可清晰观察到草履虫的趋利避害行为的研究,可以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发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借助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看到受精的过程,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有序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
3、生命系统具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利用教学视频,展示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呈现癌细胞的发生发展,对白血病患者的医治,对烧伤病人的皮肤移植等教学资料,使学生领悟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使学生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目前存在的主要误区
由于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所以生物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地使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下面一些误区。
1、以画面代替实物
信息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介绍生物形态、结构、生态等各方面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观察力,但不能够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媒体材料是经过加工制作出来的,有很多材料具有片面性,如时间的把握,实物的放大或缩小。如果单独看录像,不看实物,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些动画是通过虚拟制作的,更容易给学生造成假象.只有让学生在观看录像和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身临其境,才能等到真实完整的知识。传统的实物标本、模型演示以及挂图演示等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时,课堂上用豌豆花的实物来让学生直观认识豌豆花的结构特点,从而清楚地明白了孟德尔为什么选用豌豆来进行实验。教师把学生接触的活的生物的机会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感性经验的形成。但有些教师却以课件代替实物,忽视了传统的教学优点。
2、以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操作
多媒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等基本技能训练,只有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过程,无疑是削弱了学生的操作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装调技术》电子教案 模块五 整机调试与运行任务一 齿轮啮合齿侧间隙的检测与调整.doc VIP
- 青花瓷 完美演奏版 周杰伦 钢琴谱 数字 简谱.pdf VIP
- 第38届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考试答题纸 .pdf VIP
- 现代医药物流交易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养生馆卫生管理制度(3篇).docx
- 健康管理师课件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ppt VIP
- JBT 4333.4-2013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4部分:隔膜滤板.pdf VIP
- 电信反诈骗演讲稿模板5篇.docx VIP
-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