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增香和调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增香和调香

第三节 增香和调香 香和味都是狭义风味的构成要素,有人直接把香和味都都当做味觉来看,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香在生理上是通过嗅觉器官识别,而味是通过味觉器官识别,只是鼻腔和口腔在生理部位上是相通的,所以人们把香说成香味。 中国古代有五臭(嗅)之说,是五行学说的衍化,指的是物质有五种基本气味,按《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五行 木 火 金 水 土 五色 青 赤 白 黑 黄 五味 酸 苦 辛 咸 甘 五臭 臊 焦 腥 腐 香 从这个关系看,五臭与五味差别较大。五味调和人人都可以接受,而五臭中的香是理想境界,其他味均是不良气味。 一、嗅觉生理 人们能够感知物质气味的感觉器官是嗅觉感受神经元,位于鼻腔中一个相当小的区域(面积约2.5cm2),称嗅上皮。嗅上皮覆盖着一部分中鼻腔的侧壁,它们有三种主要类型的细胞——嗅觉感受器细胞、支持细胞、基细胞。三者的关系是嗅上皮在感知某种物质气味后,将信号传达给嗅神经的第一中枢嗅球,再由嗅球传达到第二中枢,而第二中枢与支配呼吸、循环、消化吸收功能的植物神经相连,所以气味对身体的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循环器官、生殖器官,皮肤都有影响,也就是说不同的气味能使动物发生本能反应,而食物的气味只是这些本能反应的一种,因此香气能诱发食欲,并具有很强的心理选择性。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鉴别能力也很强,能嗅到浓度极低的气味。但人为因素使嗅觉变的迟钝,如疲劳、环境等因素。 二、呈香物质 对于呈相物质而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饱和蒸气压相对较低,在空气中易于发挥,即使在水、油或其他溶剂中存在,其分子也容易扩散逃逸,否则感觉不到。 其二呈相物质的分子量都不会太大,常温下为液态的呈香物质容易挥发,固态的容易升华。 许多呈香物质在空气中,对人有一定的最适浓度。如β-甲基吲哚浓度大时有粪便臭味,故称粪臭素,但浓度在小10ˉ6ml/L(空气)时,则有一股素馨花的香气;如H?S和NH?单独存在都是很难闻的味道,可于若干有机物混合使用,便呈现米饭香气。 在食品风味的研究,香气几乎没有定型的可比性,人们无法准确说出单一香气的特点,更说不出分子模型,甚至连相关的原料模型都难以认定。综合各种书刊,常见的说法,粗略分类如下: (一)原料固有的天然香气 1、辛辣味蔬菜的刺激性气味: 葱、蒜韭菜等的辛辣味因含硫有机物而产生。如洋葱能产生催人泪下的S-氧化硫代丙醛。也就是说蔬菜的呈香物质都是含硫化合物,这些物质分解产生H?S是一种主要的香气成分。 2、某些蔬菜和大米的香气:许多种蔬菜如马铃薯、豌豆和豌豆夹,香气的主要成分是吡嗪类化合类,典型的香气是甜椒香气味,前体都是氨基酸。 3、水果的香气: 水果的香气多由低分子量的醛、羧酸酯类和多种萜类化合物综合感觉。 4、肉类香气: 肉香的前体物质除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以外,还有糖肽类、核酸类、核苷和核苷酸类、肽类、a-氨基酸类、胺类和有机酸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物,各种熟肉类香气成分差别不大,都会有特征性的气味。如熟羊肉的膻味有甲基脂肪酸造成;猪肉中的尿味和麝香味由残留的性激素造成;鸡肉的香气由不饱和醛、酮造成;牛肉由杂环化合物造成;熏火腿由呋喃类含硫衍生物造成等。 5、鱼和海产品的香气: 目前认识的有存在于新鲜鱼和海产品香气中的C?、C?和C?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在新鲜的牡蛎中发现了二甲基硫醚;防止后和储藏期鱼的冷藏味来自不饱和醛、酮;腐败的鱼和海产品的腥臭味源于三甲胺和二甲胺。 (二)调味料的香气 调味料一部分本身就是香料,如花椒、八角、桂皮、茴香等,其香味成分多为萜类化合物。经发酵的酱油醋酒等,以含氧有机物居多。 (三)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香气 化学反应主要有: 1、美拉德反应 其反应复杂,其中间反应尚不清楚,但的确产生了香味物质,如焙烤食品中的吡嗪类化合物。 2、类胡萝卜素氧化降解 来自茶叶炒制,在其他食物加工中也有。 三、菜肴增香技术 人们对菜肴的香气的感知,也是分层次的,有的菜肴上桌即已香气扑鼻;有的是入口以后,香和味同时感受;有的是经过咀嚼之后,香气、滋味、质地三位一体。 (一)菜肴增香的目的和效果 菜肴增香的基本目的在于诱发食欲,是典型的风味作用。 1、充分利用原料中的天然呈香物质。如麻油、姜、蒜等。 2、利用制熟加热过程,合成新的呈香物质。分解和转化 3、除腥抑臭,化腐朽为神奇。通常有四种办法:(1)加入易挥发物质如酒精,降低具有不良气味物质的蒸气分压,使其逃逸。(2)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分解或转化不良气味(3)加入气味浓烈的呈香物质,掩盖不良气味(4)利用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