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中语文 拟行路难(其四)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VIP

中学高中语文 拟行路难(其四)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高中语文 拟行路难(其四)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PAGE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拟行路难(其四)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5.学会比较阅读。 【重点难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学习内容】 拟行路难(其四) 1课时 一、预习任务 1.基础知识:详见《同步训练》P10 “基础自查” 2.作者相关:(参照课下注释①)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______。本籍东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为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______》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3.有关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4.课前思考: “诗言志”,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设问导学 (一)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 2. 简单说说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精要解读 1.愁什么,用什么手法写出的?如何解愁?愁的结果? 2.“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3.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4.这首诗歌的主旨应该怎样归纳?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四、自我检测、点拨巩固 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全诗,完成1~4题。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2.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3.作者前面说“人生亦有命”,似乎他已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否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后作业与练习】 一、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拟行路难(其三)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1.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2.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3.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见课本P13)有哪些影响? 二、高考链接 1.(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