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系统思想的生态建筑及其发展(中文)基于系统思想的生态建筑及其发展(中文)
基于系统思想的生态建筑及其发展
徐婷1,胡雨村2
1、2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100083
摘要:
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生态建筑作为生态设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和人类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积极推进生态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系统思想的角度详细论述了生态建筑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生态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策略,旨在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态建筑;系统思想;可持续发展;趋势;途径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全球变暖、 HYPERLINK /view/72036.htm \t _blank 臭氧层破坏、 HYPERLINK /view/2741.htm \t _blank 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已给人类自身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人类文明是难以为继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渐高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而生态建筑的提出正是顺应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思想。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相对缺乏,因此我国又是能耗大国,能源消耗量排在世界第二。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建筑行业每年平均以20亿m2左右的速度发展,但在既有的400多亿 m2建筑当中,真正达到节能标准的却不到10%,其他90%都是耗能建筑[1]。据不完全统计,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并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解决建筑能耗问题是降低社会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生态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生态建筑的特征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特点,从系统思想的角度分析其发展趋势和途径,旨在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建筑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生态建筑这个词的由来是在1963年由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logy)与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成为“生态建筑学”(Arcology)[2]。从其文字组成便可反映出其基本内涵: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之间及生物与其外部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建筑学(Architecture)所研究的是如何营造适合于人类的微观环境。以生态学途径解决建筑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生态建筑”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成为有机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满足人们生活环境舒适性,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2]。生态建筑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生态建筑作为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于:生态建筑将建筑置于建筑生命周期这一特定语境中予以考虑,经济优势明显。从其概念可以看出,生态建筑作为生态系统中一个开放的子系统,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同时又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并且关注从建筑物的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修乃至拆除整个全生命周期。因此,生态建筑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1)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合理的选址和规划,有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遵循“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的原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走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之路。
( 自然通风、日照、交通, 2)维护原有生态环境,减小负面影响。包括要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同时还要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以及减少噪音污染。
(3)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的医疗仪器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_郑建立基于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的医疗仪器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_郑建立.pdf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资源配置问题与对策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资源配置问题与对策.doc
- 基于双肤色模型及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基于双肤色模型及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pdf
- 基于区间直觉模糊的动态多属性灰色关联决策方法_刘勇基于区间直觉模糊的动态多属性灰色关联决策方法_刘勇.pdf
-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含八上复习和结课测试)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含八上复习和结课测试).doc
-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pdf
-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质量管理问题研究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oc
- 基于国家灾害应急体系的广播电视系统联动情况介绍基于国家灾害应急体系的广播电视系统联动情况介绍.pdf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练习课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练习课.ppt
- 基于哲学视野的技术创新理论演进研究基于哲学视野的技术创新理论演进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