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实施中提出几个问题[中国法学会].pptVIP

公司法实施中提出几个问题[中国法学会].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司法实施中提出几个问题[中国法学会]

公司法实施中的 若干争议热点问题 清华大学法学院 朱 慈 蕴 ; 一、公司自治与公司法强制关系下的争议点;(二)关于公司章程 地位:1、公司自治组织的规则 2、公司的根本规则 3、公司章程的优先适用 4、公司章程与公司设立协议的关系 5、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 章程的有效性: 1、必须记载公司法规定要求记载的事项 2、不违反强行性法律规范 3、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公序良俗) ;(三)公司自治的边界 首先体现在公司章程的条款中 三种类型条款: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相对必要记载事项; 任意记载事项 章程能否改变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职权? 章程可以剥夺股东权利吗? 关于股权转让章程约定的示例 ; (四)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 范与任意性规范 公司法中的任意性规范: 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与拒绝适用的公司法规范 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范: 当事人不得选择适用与拒绝适用的规范 ; 违反强制性规范的不同后果: 1、违反效力规范者无效 依公司法第22条规定,认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无效。 依公司法第147条第2款规定,认定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 2、违反管理规范仅导致一定的责任发生,并不必然导致无效 譬如,违反第16条、第105条、122条、149条(三)的规定是否导致无效?;二、公司中利益平衡关系中引发的争议点 (一)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平衡 1、怎样看待股东的诚信(受信)义务 与董事、高管的受信义务比较: (1)股东为什么要承担受信义务 (2)股东对谁负有受信义务; (3)股东受信义务的表现; ;2、中小股东权利保护中的几个主要制度: 知情权 异议股份回购请求权 提议召开股东会的权利 公司决议无效和撤销问题 ;(二)股东利益与债权人利益的平衡 公司具有独立人格的积极意义 经济意义在于鼓励投资 法律意义公司以自己资产独立承担责任 政治意义在于弘扬民主 很好地解决了法人不能自己行为和自然人行为的关系 公司收益由股东享有,但经营风险转嫁给债权人; 我国公司法引入公司人格否认的积极意义在于明示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后果便是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 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条件: 一是主体要件 原告:利益受到损害的债权人; 被告: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积极”股东; 董事、高管? 实际控制人?;二是滥用行为要件: 资本显著不足; 股东过度控制; 人格基本混同; 是否存在欺诈;是否存在利益的不当输送;是否维护公司独立人格导致不公平等等。 三是结果要件:即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 常态下,法院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应当慎重,但符合条件一定要支持公司面纱的揭开,以维护公司人格的正当利用。;审判实践提出的问题 如:举证问题; 实际控制人的问题; 执行中可否引入问题;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情形 64条和20条第三款的关系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格否认中的举证责任倒置的问题 对实质性一人公司进行的积极意义 ; (三)董事与公司的关系 重点:对第三人责任 传统公司法理论认为,董事对债权人不负有义务,这是源于公司独立人格理论,而董事是公司的受任人或者是受托人。 除非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欺诈、破产或违反制定法,否则,董事除依契约以外,不对债权人承担义务。 现代公司制度充分注意到董事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利益,进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 ; 根源:公司法人制度的特殊性(或者说是公司的代理成本问题) 委托他人管理财产的永恒难题: 管理者的利益与被管理者利益的冲突 事先防范:强化监督、完善制度(资格义务等) 事后救济:董事责任(归入权、损害赔偿、股东代表诉讼、第三人责任) 理论难点:对第三人责任突破了公司独立人格的限制; 以《英国1986年破产法》为例: 该法第214条规定了公司破产时董事对债权人的义务。如果公司已经破产并进入清算,并且在公司解散之前,董事知道或应当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此时董事应对债权人负有谨慎义务。 实践中,法院未僵化地适用上述规定,他们将判断董事是否从事了“错误交易”,从而引发了公司的资不抵债,继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