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键入文字]
钱穆与其时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钱穆与吕思勉
PAGE \* MERGEFORMAT 13
题记:
人事光耀双甲子 世事辉映两世纪
纪念钱穆先生诞辰120周年
亦师亦友续文脉 史学双星谱华章
—— 钱穆与吕思勉
金伟
【摘要】
钱穆与吕思勉亦师亦友且都卓有成就,二人同位居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列,维系了师生传承的中国文化传统和史学血脉,人文相续、木铎金声。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钱吕两位先生的一生情谊:一、师生结缘,青年时期的吕思勉先生与少年时期的钱穆相识于常州府学堂,从此开始了二人亦师亦友的师生情缘;二、文人相惜,吕思勉先生的才气为钱穆所深深折服,钱穆的灵气也为吕思勉所深深喜爱,钱吕相得,互有补益;三、史学双星,钱吕两位先生皆走博通周赡之路,在中国通史和断代史研究上都有极高的造诣 ;四、相知高谊,钱吕两位先生“和而不同”,在大陆政权转变中各有选择,然“道不同相知高谊仍在”。
【关键词】
钱穆;吕思勉;亦师亦友;史学双星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我国“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生于书香门第、“家世读书仕宦,至予已数百年矣”。吕思勉:《吕思勉自述》,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第3页。
据1928年渭起堂藏版《毗陵吕氏宗谱》记载:吕氏先祖吕祖泰于大明永乐年间由婺州迁居常州宜兴县梅村。常州吕家有着颇为深厚的家学渊源,出了很多名人、学者,有“四世科甲”、“五子登科”的美名,可谓家声联芳。自吕思勉十世祖吕宫吕宫(1603—1664)字长音,江苏武进人,清初大臣。高中清顺治四年一甲一名状元,为清朝常州府荣登状元之位第一学人,官至弘文院大学士,为清政府一品大员。任《资政要览》总裁,《资政要览》完成后,加授太子太保衔。
起,科甲成绩斐然。根据《毗陵吕氏宗谱》中记载有清一代吕氏族人中进士者竟达数十人人之多,尤其在道光年间其六祖吕尔禧时五位孙子先后中举人、中进士,被世人称为“道光五子登科”,吕氏族谱网,。
可谓世代仕宦。祖父吕懋先,国学生,曾任江西奉新县知事。父亲吕德骥(字誉千),年轻时即享有文名,曾任江浦县学教谕,对《易经》深有研究。著有《抱遗经室读书随记》及诗集若干卷。母亲程梫(字仲芬),为武进名士程兆缙次女。亦能诗能文,著有《逸秋诗钞》及《读书随笔》各1卷,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吕氏良好的耕读家风及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和诗书传家的深厚学养在潜移默化中深深浸润在每个吕家子弟的心中。吕思勉先生自述其治学经过时曾说:
“由予父自行教授,予母及姊,皆通文墨,亦相助为理。至予之学术:初能读书时,先父即授以《四库书目提要》,此书经史子三部,予皆读完。予年九岁时,先母即为讲《纲鉴正史约编》,日数叶。先母无暇时,先姊即代为讲解。至此,先父又授以《日知录》、《廿二史札记》及《经世文编》。” “至十六岁,始能认真读书。每读一书,皆自首讫尾。此时,自读正续《通鉴》及《明纪》。”吕思勉:《吕思勉自述》,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第3页。
由此可知吕思勉先生幼年起便受父母之启蒙,系统地学习了经学、史学、小学、文学等传统文史典籍,少时受教于父母师友的教益经历,为其后来的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人处事以及治学根基与方法乃至兴趣爱好一切皆根植于此时期的环境之优良,我们常说明清以降人才多由江南出,是有其现实的道理。“东南财富地,江浙文人薮”清末民国初年之际,江南地区的学人往往都是新旧兼学,造诣深厚,令民国时期的很多大学教授都自愧不如。
一、师生结缘
1905年时年21岁的吕思勉先生应常州溪山小学堂创办人朱少堂之聘,执教于该学堂,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书育人生涯。这与其后的钱穆先生以及同时代的很多先生一样,他们为学研究之路的起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往往是从新式小学开始一步步登堂入室、步步深入的。
1906年22岁时,经沈问梅先生介绍,赴苏州教会学校东吴大学教国文历史两科,但很快因教会学校环境与之性情不符、气味不投,至暑假即辞去;1907年,常州知府许星璧与士绅挥祖祁等人创设“常州府中学堂”,请屠寄屠寄(1856—1921) 中国近代史学家。江苏武进人,字敬山。1892年,中进士。历翰林院庶吉士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13093 \t _blank 、工部主事、京师学堂正教习、奉天大学堂总教习等职,辛亥革命后任国史馆总篡,长于史地之学,尤专于蒙古史,集数十年精力著《蒙兀儿史记》一百六十卷,纠正了《元史》中的很多错误。
之长子屠孝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