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痈素材
第六章 乳痈;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乳房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
二、好发人群
产后未满月哺乳期妇女,初产妇多见
三、临床特点
乳房结块,红、肿、热、痛,伴全身症状。
四、病因
(一)致病菌:金葡菌,链球菌
(二)诱发因素:乳汁淤积,排乳不畅;五、名称分类
(一)外吹:哺乳期,95%。
(二)内吹:妊娠期,少见。
(三)不乳儿:不分性别、年龄、时期
六、治疗目的
改善生活质量,确保母婴健康。
七、诊疗思路
明确诊断与分期,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八、诊疗体会
以通为用,以消为贵,尤贵早治;勿妄用寒凉
九、诊疗警示
(一)注意鉴别:与炎性乳腺癌相鉴别,避免误诊
(二)掌握治疗时机:尤其是脓肿成熟切开引流,任何良好抗生素都无法代替切开引流效果
(三)回乳弊病:不利炎症消退,不利母婴健康,不可轻易回乳。;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中医
(一)乳汁郁积
1、乳头内陷,乳管阻塞。
2、乳头破损,乳窍受阻。
3、乳汁多而少饮,未及时排空 。
4、断乳不当,宿乳淤滞。;(二)肝郁胃热
1、精神紧张,情绪失调
2、饮食厚味,湿热蕴结
(三)感受外邪
1、婴儿含乳而眠,口气掀热,吹入乳孔
2、乳头破损,外邪入侵
3、露胸授乳,感受风邪 ;二、西医
(一)病原菌侵入
1、细菌经伤口:乳头皲裂或擦伤,金葡菌或链球菌入侵
2、逆行感染:婴儿口腔炎或含乳而眠
3、产后其他部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二)乳汁淤积
1、乳头过小或内陷:吮乳困难,乳汁吸而未尽
2、输乳管阻塞:外伤或先天畸形,乳汁排出不畅
3、乳汁稠浓:饮食过分滋腻,乳络堵塞
4、乳汁过多:吸少而乳汁盈余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症状及体征
1、郁滞期
1)局部
裂(乳头)、痛、胀、块、红(微)、红(微)
2)全身
不明显、不适;寒热头痛,心烦纳欠,便干; 2、成脓期
1)局部:痛剧(鸡啄、搏动),拒按;皮红;肿块渐大,中央渐软,波动感,穿刺有脓
2)全身:高热头痛,厌食口干苦,溲赤便秘,腋淋巴结肿痛; 3、溃后期
1)局部:肿消痛减???脓肿成熟可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疮口渐愈
2)全身:寒热渐退
若溃后脓出不畅,则肿痛不减,身热不退,形成袋脓或传囊乳痈。若久治不愈,则成乳漏,至断奶后方能收口。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初);增高(成脓期);明显增高(脓毒败血症)
2、诊断性穿刺:确诊;判断脓肿位置
3、超声检查 :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
4、乳腺高频钼靶X线摄片
5、细菌培养及药敏:确定病菌,选择抗生素 ;(二)诊断参考标准
1、诊断要点
1)初期:痛、块、不畅、乳头破裂糜烂
2)中期:红、肿、热、痛;持续性、搏动性、拒按;寒热
3)后期:7~l0天形成乳房脓肿,软、波动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4)多数为哺乳妇女:未满月初产妇多见
5)患侧腋下可有肿大疼痛淋巴结 。
6)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7)超声波及穿刺抽出脓液。 ;2、排除标准
慢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脂肪坏死、炎性乳腺癌等。
具备上述“诊断要点”前4项+“排除标准”即可
(三)常见并发症——脓毒败血症
1、原因:失治误治,毒邪扩散。
2、主症:漫肿,暗红,寒战高热,或神昏;二、鉴别诊断
(一)炎性乳癌——特殊类型乳腺癌
1、好发:青年妇女,妊娠期或哺乳期。
2、局部:患乳迅速增大;皮肤暗红色、紫红色;桔皮样;无或轻压痛。未扪及肿瘤性肿块。
3、淋巴结: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固定。
4、全身:无或较轻,白细胞正常。。
5、预后:不良,抗炎无效,甚至迅速死亡。;(二)乳房蜂窝组织炎
1、好发:哺乳期妇女。
2、起病:急骤,凶险。
3、局部:较大,较重——掀红、漫肿,灼热,痛剧(持续性胀跳痛)。组织迅速坏死、化脓。
4、全身:寒战、高热等。
5、阶段性不明确。;(三)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
(见后)
;第四节 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一)辨证治疗
1、郁滞期(肝郁气滞)
1)治法——疏肝解郁,消肿通乳
2)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
全瓜蒌15g,柴胡7g,牛蒡子12g,蒲公英15g,橘叶12g
青皮9g,丝瓜络12g,鹿角霜10g,赤芍12g。
经验用药:蒲公英、全瓜蒌、路路通、丝瓜络、漏芦、青皮、玫瑰花、柴胡;2、成脓期(胃热壅盛)
1)治法——清热解毒,托里排脓
2)方药——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
全瓜蒌20g,穿山甲10g(先煎),皂角刺15g,赤芍15g,当归9g,黄芪15g,牛蒡子12g,连翘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