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搞定高考历史文史常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小时搞定高考历史文史常识

一小时搞定高考历史文化常识问题 ;;一、史料与史学 1、史料分类: (1)、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2)、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2、史料辨伪的四种基本方法。 (1)从目录上来辨别其真伪。 (2)从古书所引用的材料来鉴别其真伪。 (3)从古书的内容来鉴别其真伪。 (4)从古书的文法、体例、风格来鉴别其真伪。此外,实物史料还可以从制作原料、手迹、款式等方面来辨别其真伪问题。 ;谥号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谥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追尊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如明太祖洪武,清高宗乾隆。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陵号帝王身后,一般要立三号:谥号、庙号、陵号。庙号、陵号则为皇帝专有,这是皇家的祖先祭祀和葬仪。著名的陵号,有唐高宗的乾陵(武则天也葬在乾陵,但因为她晚年退位,以唐高宗皇后身份去世,所以没有自己的陵号,照皇后葬仪),明十三陵,还有清东西陵。;(2010年上海卷)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 ;(2007年全国文综卷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避讳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改字、空字和缺笔。 1、改字法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改用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做改字法。所避之字称为讳字,改用的字称为避讳字。如: ①《汉书》“邦”→“国” 。为避汉高祖刘邦之讳。 ②《太素》 “太渊穴”→ “太泉穴”。为避唐高祖李渊讳。 2、空字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则空其字而不写,或用空围“□”、“某”、“讳”来代替,叫做空字法。如: 陶弘景→陶景 《新修本草》卷十七《葡萄》:“陶景言用藤汁为酒,谬矣。”这是避唐高宗太子李弘名讳而删去“弘”字。 《史记?孝文本纪》“子某最长,请建以为太子”,其中“某”指“启”,讳以景帝刘启之名。 3、缺笔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在原字基础上缺漏笔画,多为最后的一二笔,叫做缺笔法。;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1、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 2、官讳:是封建官场的下级官员为了巴结讨好上司,主动避长官的名讳。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 3、圣人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4、家讳: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2007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3、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4.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5.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