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课件38(人教版必修2).ppt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近代冶炼;辉铜矿Cu2S;殷墟考古发现, 3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掌握了孔雀石炼铜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成分
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金属铜.请你写出化学反应原理;秦始皇地宫埋“水银”之谜
《史记》记载:始皇陵有大量水银。地质学家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
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上百吨汞的记载是可靠的。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终于解开了。 ;炼丹术起于战国兴于汉初; 古代阿拉伯人曾传说“天上的金雨落进沙漠里变成了黑色的铁”。;铁器时代距今约2000年; 我国古代炼铁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在西汉初时已经懂得将铁矿石(Fe2O3)和木炭一层一层的堆放在炼铁炉中,点火燃烧产生CO从而使铁矿石中的铁还原为单质。领先欧洲一千余年,南宋末年的工匠又掌握了用焦炭炼铁,而欧洲最早的英国直到500年后(相当于清朝乾隆末年),才掌握这一技术。; 宋代时期,人们发现江西上饶有一口
苦泉,蒸发这种苦泉水会得到胆矾,熬苦泉水
的铁锅用久了会变成铜锅。这就是最早的湿法炼铜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00多年前,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英国皇家学会不惜重金制作了一个比黄金还要贵重的奖杯——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
思考:为什么这个时期铝比金还贵重呢?;自从美国青年化学家
霍尔发明电解制铝法后,
制铝工 艺不断改进,现在
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从铝
土矿(主要成 分是Al2O3)
中冶炼铝的技术,使得制
铝成本大大下降,使铝走
入千家万户。;2HgO 2Hg + O2 ↑;天然金;金属冶炼的原理在现代应用;铝热反应的应用:; 铝热反应的原理可以应用在生产上,如用于焊接钢轨等。在冶金工业上也常用这一反应原理,使铝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冶炼钒、铬、锰等。; 地球上的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金属冶炼常会消耗许多能量,也易造成环境污染。;回收金属的意义:
(1)节约矿物资???(2)节约能源(3)减少环境污染;;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2、金属冶炼的实质?;古代炼铜比炼铁早得多。原因在于:? ????一、铜矿石比铁矿石易识别。孔雀石颜色呈翠绿(即铜绿),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联想。进而用其炼铜。
??二、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制陶术。窑温达1000℃多度,已超过铜的熔点(1083.4℃),而远低于铁的(1536℃),可炼得红铜。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4.1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二.ppt
-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课件1(人教版必修2).ppt
-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课件2(人教版必修2).ppt
-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课件(人教版必修2)(原创).ppt
- 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必修2).ppt
- 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1课时 课件(人教版必修2).ppt
- 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课件 人教必修2.ppt
- 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课件1 (人教版必修2).ppt
- 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课件10(人教版必修2).ppt
- 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课件11(人教版必修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