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11-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卷(历史).doc

苏州市11-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卷(历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八 年 级 历 史 姓名: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一杆折断的烟枪作为标志性建筑物(见右图)。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销毁了收缴的数百万斤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关天培 B.左宗棠 C.林则徐 D.邓世昌 2.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3.2011年5月7日至15日,“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在柳州展出,柳州市民目睹了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见下图)。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猴首 猪首 牛首 虎首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所描写的是右图所示人物的功绩,他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7.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8.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虎门销烟 圆明园遗迹 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 A B C D 9.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下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0.右图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地方。这里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四五运动 11.“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实业救国” 12.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3.右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14.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大钊 15.下图为漫画家沈泊尘的一幅《工商学打倒曹、陆、章》的作品。作品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斗争诉求? A.五四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6.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 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