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七月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docx

2014年七月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七月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 实习区基本概况 第一节 实习任务、内容、起止时间 本次北戴河地质实习地点在秦皇岛市柳江盆地石门寨地区进行。 实习时间是2014年7月6日——7月17日。 组长:朱根旺 组员:兰海强、敬兴强、张兴亮、白小晗。 实习目的是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及整体规律认识,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地质学、地貌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实习队伍由13级地化二班全体同学组成,带队老师冯进来。我们每天沿着已经规定好的路线行走,在有特殊地貌的地方老师就给我们讲课。我们就随时记录,拿出课本与实地地区对照,加深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回到基地也就是一上午的时间。所取得的成果是: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常见的矿物、岩石、水文、地貌的野外坚定、观察和测量方法。加深了我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阔了眼界,培养了专业兴趣。 第二节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地理位置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可供教学实习的重点地区——石门寨地区(习惯上称为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km处,秦皇岛、山海关及北戴河三区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于渤海海滨,是地质实习的辅助工作区。柳江盆地南北长20km,东西宽12km,面积240km2。柳江盆地呈南北向簸箕状,东、北、西高,南低,区内海拔高度为60—400m,最高点为盆地北端的老君顶,海拔493.7m。东部为石湖山、后石湖山,北部为梯子岭,西部为响山,盆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大石河蜿蜒其中。 二、实习区地貌特征 柳江盆地的得名地点——柳江村位于石门寨西南4km处,盆地北东西由晚太古代绥中花岗片麻岩(已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变为花岗片麻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盆地内部为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从地质构造角度看,是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又称为“柳江向斜”。 临江地带长约50km,海岸地貌发育,侵蚀与堆积型海岸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大石河与汤和是区内主要河流,形成许多流水地貌。 在海滨地带波浪在基岩海岸处发生侵蚀作用形成各类海蚀地貌。在海湾、平直海岸地带形成各类海基地貌;潮汐的作用使波浪作用范围加大,形成海蚀平台等地貌;沿岸流携带泥沙在海岸形成沙嘴、陆连岛等地貌类型。 三、河流 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其特点是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大、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暴涨暴落、非汛期河水干涸或断流。它们大多发源与北部山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或由北向东南流入渤海。河流的补源以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 四、海洋 秦皇岛地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西翼。海岸线东起山海关东庄,西至昌黎县滦河口,总长度126.4km。除北戴河到山海关分布有20.5km岩石岸线外,其余均为砂质岸线。海区潮间带面积31.1km,0~25m等深线海域面积2629.4km。沿海岸带可以观察到海浪、潮汐、潮流及地壳运动的各种证据。 五、土壤与植被 柳江盆地为半干旱森林景观与干旱草原景观和半湿润夏绿林与森林草原景观的过渡带。表现为旱生阔叶林——山地棕壤。 六、地质遗迹资源 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在较小的范围内,荟萃了中国北方20多亿年以来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24个组级地层单位、六大地壳不整合面和多种典型地质构造与地貌,人称“弹丸之地,五代同堂”。区内三大岩类出露齐全,各年代沉积地层发育良好,底层单位界线清晰,化石丰富多样。主要保护对象包括:   (1)由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所形成的六大不整合面;   (2)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等三套地层;   (3)古生物化石组合带;   (4)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类;   (5)不同级别的褶皱、不同性质的断裂及其他构造形迹;   (6)金属、矿点、非金属矿化点;   (7)岩溶作用形成的象鼻山、溶洞、天井、石芽、溶沟等;   (8)流水作用形成的离堆山、跌水、河流阶地等。    保护对象的价值   (1)六大不整合面中,“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海西运动”不整合面、“印支运动”不整合面具有大区域对比意义。“吕梁运动”不整合面、“蓟县运动”不整合面、“燕山运动”不整合面具有区域对比意义;   (2)柳江盆地三套地层及三大岩类分布广泛,均为自然露头,地层完整,界限清楚,岩类齐全,化石丰富,沉积构造发育,是进行野外地质教学实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