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九章叶世超版本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原理第九章叶世超版本选编

概述(Introduction) 什么是吸收? 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 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推动力 分离气体混合物(目的)的操作称为吸收。 工业应用示例………. 用水或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 燃煤锅炉烟气、冶炼废气等脱SO2等 1.制取产品 98%硫酸 31%工业盐酸等 2.从气体中回收有用的组分 用硫酸从煤气中回收氨生成硫胺 用洗油从煤气中回收粗苯等 3.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 (原料气净化和尾气、废气的净化) 吸收分类: 概述(Introduction) 吸收目的 A+B+C+……..混合流体 A C B 推动力--△C 过程---传质与分离 结果----分离 过程阻力 传质阻力 传质与分离 强化过程的措施: 设备? 工艺? 吸收理论的应用 吸收技术、设备发展方向 方向?------提高?    降低?------传递阻力?     能否提高浓度梯度      ------工艺条件? 本课程本章的目的? 概述 吸收设备 吸收塔 吸 收 塔 A+B A ——溶质气体 B ——惰性气体 S+少量A或S ——吸收剂 A+S 少量A+B 吸收尾气(dilute gas) 吸收液(strong liquor) 富气 (absorbent) (inert gas) (solute) 概述 吸收设备 方向? 新型塔板、填料 JCV浮阀 (改进 型双流喷射浮阀) 普通型JCV浮阀 与塔板固定方法 强化过程的措施: 设备? 工艺? 概述 吸收流程 概述 吸收流程 (3)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再循环流程 (4)吸收-解吸流程 解吸或脱吸(desorption):与吸收相反的过程,即溶质液相中分离而转移到气相的过程。 (1)选择合适的吸收剂;(2)提供适当的设备;(3)溶剂再生。 吸收技术、设备发展方向 方向?------提高?    降低?------传递阻力?     能否提高浓度梯度      ------工艺条件? 本课程本章的目的? 气液相平衡 吸收的终点? 解吸的终点? 传递方向 对流传热(流体与壁面间的传热)的热阻主要存在于层流内层 液相主体 气相主体 相界面 气相扩散 液相扩散 yi xi 液相主体 溶解 吸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 (1)溶质由气相主体扩散至气、液两相界面的气相一侧,即气相内传质; (2)溶质在界面上溶解,即通过界面的传质; (3)溶质由相界面的液相一侧扩散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传质。 气相主体 液相主体 相界面 pi = ci / H p 1 2 pi ci c 气 膜 液 膜 两相之间的传质速率方程? 气液相平衡 吸收的终点? 吸收与传热的比较 解吸的终点? 原因:气液相平衡不同于冷热流体之间的热平衡 过程 传递对象 推动力 极限 传热 吸收 热量 物质 温差 不是直接浓度差 温度相等 不是两相浓度相等 吸收过程---过程因素: 方向 终点 阻力 推动力 平衡 相平衡 (1)传质的方向;(2)传质的限度;(3) 传质的速率及推动力。 对单组分物理吸收: 相数 = 2,组分数 = 3 相律 F=-N+2  自由度 = 3 气液相平衡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平衡时溶质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 溶解度/[g(NH3)/1000g(H2O)] 1000 5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pNH3/kPa 50 oC 40 oC 30 oC 20 oC 10 oC 0 oC 50 oC 40 oC 30 oC 20 oC 10 oC 0 oC 在相同条件下,NH3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SO2 大得多。 T,P对溶解度曲线的影响 用水作吸收剂时 O2为难溶气体(在30℃和溶质的 分压为 40kPa 的条件下,1kg 水中溶解的质量仅为 0.014g)。 NH3 为易溶气体; SO2为中等溶解气体; T,P对溶解度曲线的影响: 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Henry’s law) 若液相为理想溶液,气相为理想气体,则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表达式为: 式中: p* —— 溶质在气相中的平 衡分压,kPa; x —— 溶质在液相中的摩 尔分数; 是物性,通常由实验测定。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 E 越大,表明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E 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地,T,E —— 亨利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