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COM原理与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名COM原理与应用.doc

书名:COM 原理与应用 作者:潘爱民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日期:1999年11月第1版 价格:39元 ISBN:ISBN 7-302-02268-2/TP.2127 关于《COM原理与应用》 潘爱民(2000/3/25) 《COM原理与应用》自从发行上市以来,得到了许多读者的支持和肯定,我非常感谢读者的热情。我曾经为写作这本书而叫苦不迭,但是读者和朋友的理解给了我足够的回报,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98年上半年我就感到计算机图书市场上COM书籍的紧缺,打算写作一本关于COM的书。我最初的想法是找几个COM高手一起写,我来主编总体并写一些关键章节。但因为拖延半年之后,合作者们没有时间写作了,于是我只好独力承担下来,开始了漫长的写作生活。 98年11月份我开始动笔,直到99年5月底完成。因为我是业余写作,所以这一段时间非常辛苦,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周末是写作的黄金时段。不过,这一段时间也非常充实,因为我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种信念使我坚持到了最后。 这本书的提纲我是根据COM规范来制定的,对于总体结构我还是比较满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这本书的优势。但是在写完之后,有很多地方我感觉不太满意,只是我倍感疲惫,无心再重写了。这是我对不起读者的地方,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弥补这些不足。 第五章介绍COM应用开发这一部分中,我对MFC和ATL厚此薄彼,事实证明我当时的考虑失策了。COM是一项应用技术,所以我一定要结合实际开发工具来讲述COM应用开发,于是我在MFC和ATL之间进行权衡。MFC是面向桌面应用的类库,它对COM的支持也比较全面,而且它对C++的语法要求比较低;而ATL则是面向网络应用特别是COM应用的模板库,非常适合于COM应用的开发,但它对C++的语法要求比较高。为了降低读者的起点知识,我选择了MFC,忽略了ATL(书中只讲了4页的篇幅)。事实上,现在有大量的程序员在使用ATL,对于编写COM应用来说,他们更需要了解ATL对COM的支持情况。虽然没有读者向我反映过这种缺憾,但我自己深深地感觉到了这一不足。 另一个让我感觉遗憾的是书中的例子,我没有精力来制作精美的例子。第一部分的例子我还花了不少心思,后面部分的例子则基本上直接引用Visual C++的例子。为了让篇幅尽可能地压缩,对例子的讲解比较少,源代码也尽可能不列出来。让读者花钱买例子程序代码纸是当今许多电脑书籍的高招。我不希望这样,所以连本该附的光盘也一并取消(要是附一张光盘读者就得多掏好几块钱)。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损失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原本计划在第十三章之前还有一章专门介绍COM在微软技术体系中的应用情况,比如OLE DB、ADO、Active Script、ADSI等,最后为了赶快写完,这一章被去掉了。但这些专题我都写成了独立的文章发表在99年微电脑世界杂志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杂志上获取这些文章。 写作的过程也是我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中间也不乏令人心动的时刻。我经常在写到深夜之后,因为兴奋而出去散步,在北大未名湖边上激动不已,为COM中一些奇妙的思想所折服。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COM的命名和绑定机制,其他还有结构化存储机制以及OLE剪贴板技术等等。当然,COM中也有一些技术我觉得很平淡,比如COM的多线程机制;甚至还有一些技术我不太喜欢,比如智能指针,所以这本书中我只字未提。希望我对这些技术的看法不要影响到读者的情绪,作为一本系统完整介绍COM原理的书籍,我还是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讲述这些技术。 如果这本书能够真正对COM爱好者有益,则吾愿遂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