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隐喻草稿.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背影”的隐喻草稿

“背影”的隐喻(草稿)    耿立   (石耿立,山东菏泽学院中文系。274015)   背影是人的反面,是人的另一张脸。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才20几岁的朱自清以女性的感伤讲了暮年父亲在家庭的破败中,到火车站送儿子远行的旧事,这样的旧事即使在当下也是十分普遍而普通的,然而里面的父亲笨拙跨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渐行渐远的细节,那蹒跚的背影被朱自清用“背影”固定下来,于是这样的命名,才让背影的存在不再黑暗不彰,而得以闪亮起来。朱自清让人世间蹒跚背影普通的细节,获得了新鲜感和生命感,也许以前也有“背影”这个词,但历史的磨损和重复,已经使它失去了意义,内在的诗性和意义封在时间的尘埃里,朱自清是为我们拂去灰尘,重新找到诗意和新鲜的命名者。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说“在词和语言中,万物才首先进入存在并是起来。”“凡无词处,一无所有”(1)(转引自余虹《思与诗的对话》17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没有“背影”,但不代表生活中没有了背影,但现实的背影,是在沉默中存在,自生自灭的,是朱自清第一次给予了它重新的命名和象征。把它从日常中分离出来。   什么是背影?从朱自清的“背影”始,背影已开始了它的磨损,开始了它的重复,背影似乎成了一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抒情的一个代词,张志扬说过“中国历史太多重复,大至民族、朝代,小至家庭、个人,从思想、语言到行为,以重复为生活常态,以记忆为经验基础。”(2)(张志扬《创伤记忆》38页,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背影应是丰富的,然背影开始板结,开始沙化,怎样以感知的方式,以想象复活的方式追寻它的意义,而不是“背影”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成为民族的“情结”,把背影的丰富性扭曲、吞噬,变得单一单薄甚至浮薄和油滑。   “背影”应该是敞开的,但我们对朱自清的“背影”的解读,他的“实指“和”意义“却是一维的单向的,背影的实指就是朱自清《背影》里那著名的背影的描写: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3)(朱自清《背影》)   这个普通的背影,在朱自清的笔下,一下子成了民族的感情代码,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分析背影,探讨了背影感人的秘密,不在以情为经,不在哀惋的文字符号,因为朱自清在文章灌注的感情在同类亲情散文中并不是特出的,很多的以头抢地哀惋悲戚的纪念双亲的文字,但感染力总不及朱自清的 “背影”,余秋雨说出的一个答案是,在情感和文字中间,有一个中介结构,就是情感的知觉造型:父子的情感都浓缩在这个直觉造型里。也颇象苏珊-朗格说的生命间的“投影”,背影是一个“有意味的形式”(4)(参见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195-19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但我以为,这样的解说,还没有把“背影”的内在的质地诠释出来,直觉造型也好,生命的投影也好,有意味的形式也罢,说的和中国的传统的“立象以尽意”的意象说相近,也无多些特异的东西。   从文章的文字的隐约和朱自清的传记我们知道,朱自清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作者文字背后的愈言又止的难以叙说难以言传的隐秘是什么?朱自清从父亲的来信,说及“大去之期不远”,追述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撑家庭,晚年丢官,家道中衰,又逢祖母病死,变卖典质。这里透出的是人之恻隐之心。朱自清也是世家子弟,他的性格是温柔敦厚,传统的价值论叙述掩盖了内在的真相,但为长者“隐”,在“背影”这篇文章里十分明显。如大家所知晓的朱自清和父亲关系有龌龊。朱自清曾告戒弟辈不要接触妻子之外的女人,因为父亲娶妾,导致家庭失和,经济矛盾明显。父亲曾写信指责朱自清没有管好自己的妻子,其实朱自清的妻子十分贤惠,1921年朱自清为缓解矛盾,一度回到父亲所在的扬州,在扬州中学任教,但父亲通过校长支走了他的全部薪水,迫使朱自清带着妻儿离家谋生,奔波劳顿于宁波、温州等地的中学。(参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1期第235页)朱自清在现实中是谨小慎微的,他的学生吴组缃回忆说“他极少说出自己的意见,偶尔说及也是嗫嗫嚅嚅的,显得再三斟酌词句,惟恐说溜了一个字,但说不上几句,他好象已经越出范围,极不妥当,赶快打住。”(5)(见吴组缃《敬悼佩弦先生》。)朱自清面对的是一个苍老的父亲,但也是一个强势的父亲,父亲的威严即使苍老了,但礼教在朱自清身上的印痕是十分明显的,不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