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长新书法作品.doc
PAGE
PAGE 3
袁长新书法作品
袁长新 别署一纬居,江西上高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陶博吾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西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西省侨联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理事、南昌市书协常务理事。现供职于《江西教育》杂志社。书法篆刻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中国书协、西岭印社、江西省书协等主办的全国性书法篆刻大赛。先后结业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临创班、江西省书协首届高研班、西冷印社篆刻研修班、清华美院中国书画名家洪亮工作室高研班
刚看到袁长新兄近日更新的一篇QQ日志,标题为《离一等奖到底还有多远?》,内容为转载的一份首届“华佗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的获奖名单。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他在二等奖中排在第一位。“离一等奖到底还有多远?”他这一自问,固然蕴含着些许遗感,但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激励。
袁长新近年来在书法、篆刻上进步神速,在全国各种大展赛中频频得手,斩获不少大奖,在书坛悄然崛起,令同行们刮目相看。我认为,他的成功秘诀是,路子正,选对了帖,虚心好学、勤奋刻苦。其实,这也并非什么秘诀,而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正确方法,谁能照此不折不扣地践行,不成功都难,只是现实中老老实实遵此执行者不多而已。在学书的道路上,袁长新幸运地遇到了老师毛国典。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袁长新自小喜爱书画篆刻,20年前就曾在省级刊物发表作品,临过很多法帖,看到《张迁碑》拙厚就临《张迁碑》,看到米芾潇洒就临《蜀素帖》,也曾在孙过庭的《书谱》、李斯的《峄山碑》上用功不少,应该说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但就是入不了国展,他为此感到苦恼。2011年底,他在书法学习上找不到方向之时,远赴深圳参加了由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在深圳举办的临创班,授课老师是时任中国书协理事、江西省书协主席的毛国典。2012年3月,他又参加了江西省书协首届高研班学习。毛国典要求一人一帖,自己选好帖。袁长新因为喜欢篆刻,于是选择了金文《毛公鼎铭文》。随后,他以《毛公鼎铭文》为依托,把金文作为自己的研习方向,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临帖,在创作时注重用笔、墨色变化以及精心安排章法布局,成效很快显现,当年便大获丰收,其中入展全国西安碑林奖书法展,获江西省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获南昌市精品奖,最重要的是入了国展――“王安石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为了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养,袁长新利用假期负笈求学,2013年参加了西冷印社举办的篆刻培训班,授课老师有李刚田、刘一闻、余正等名家。2014年又参加了清华美院洪亮书画篆刻高研班。洪亮老师学识渊博,诗书画印样样精通,袁长新从中受到启发,深知要学好书法就必须多读书,整体文化修养上去了,作品才会有文气、书卷气和金石味。
质朴厚重、自然和谐,是袁长新心目中书法创作要达到的理想效果。看他的金文作品,可见他清晰的创作追求。他所取法的《毛公鼎铭文》,为西周四大金文之一,章法生动自然,整体依鼎布势;结体精严,取平正之势为主,空间圆转委婉,疏密均匀,纵横有序;笔画沉雄含敛,方圆兼得,刚柔相济,气度不凡。袁长新的作品得其神髓,运笔粗犷恣意,笔划苍劲老辣,线质刚柔相济,富有张力;讲究墨色浓淡枯润对比,字型大小参差对比,笔画粗细肥瘦对比,在整体章法???讲究虚实对比,将制造出来的一组组矛盾关系化为和谐统一,使作品在静谧安详、内敛朴厚中不失灵动,在古拙苍劲中又见时代的审美气息。所谓入古出新,想必袁长新的创作实践可作范例。
袁长新作品的质朴,还表现在其用纸及外在的形式。时人为迎合展厅效应,往往在纸张拼接、染色上花功夫,而袁长新的作品往往单色一纸,信笔写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如此朴素、不善打扮的作品,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打动挑剔的评委,靠的大概只有实力了。
在书法创作上硕果满枝的袁长新,深知艺无止境,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中国当代书坛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许多的路要走。他说,“临法帖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只有临帖了,心里才感觉踏实”。有人说,学习书法“临帖好比充电”。我想,长新兄作为年轻的书家,能有这份清醒认识、能有这般刻苦充电的态度,其艺术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实现更高的目标也是指日可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