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十四章 ; 作为动态的文学活动: 生产——传播——消费 ;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欣赏;一、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文学生产;;;;二、传播之于文学的重要性 但生产和消费之间作为中介的传播对文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从古代就比较重视文学的传播宣传包装 等活动了。;三、文学生产者;;;;例子:郭敬明的文学生产产业 1、作品创作本质上是内容生产。郭敬明的作品,如果以传统文学标准去定义归类,可以归为青春写作的行列。郭敬明精说:“任何产品只有具有完善的复制性,才可以称之为商业。而我们个人,郭敬明也好,余秋雨也好,或者安妮宝贝也好,它是没有可以复制的模式的。你一年也就写这么一本书,你写不出来,没有人可以来复制你,这个很个性、很特例的东西,不能称之为商业。所以,我要在自己最黄金的时候,将不可复制变得可复制。” 2、作品发行本质上是市场营销。2006年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出刊《最小说》——一本青春文学系列刊物。他用《最小说》为平台举办写作比赛,搜寻有潜力的青春写手,以公司的名义签约,出版他们的作品。;3、读者的本质是现代工业消费市场中的消费者。 4、作者的本质是名人文化中的明星。郭敬明对他的读者来说,并不只是作品的生产者,还是他们生活追求的典范,所以,他的读者更是他的粉丝,郭敬明的生活习惯、衣着打扮、行为举止等等,跟他的作品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同他的作品一样,是他们的一种消费方式的标志,粉丝们购书的这一消费行为,不只是消费书的内容,还消费了作者郭敬明对他们来说所代表的符号意义——青春、忧伤、时尚、物质主义的自恋等等这些或显明或隐藏的意义认同。 ;;四、文学传播;(二)媒介发展简史: 口头传播: 印刷媒介: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灵韵”的消失:民主——艺术气息 电子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1)所谓大众传播,是“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麦奎尔,斯文·温德尔等,《大众传播模式论》);(2)大众传播带来的转变 汤普森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大众传播较之以往传播(主要是口头的面对面传播)的重大的转变: 一是受众并不一定出现在信息生产、传播和扩散的现场,因此,参与信息生产、传播和扩散的人员就丧失了面对面传播所具有的直接的、持续的特征,由此造成了传播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促使着传播者想尽一切办法去减少不确定性而引导受众按照自己的路子去走。这里面就有了许多人为的因素没有许多控制机制。 二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可储存性(如可书写到书上、存在光盘中等),使得传播具有了很大持久性,可被延伸、被历史化,它们既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实际上已成为我们历史的一部分。;三是传播信息的普遍商品化,即信息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换。这一点在现代社会是非常明显的。信息可以赚钱。 四是大众媒介虽然可以传播大量受众似乎可以无限制地获得信息,但信息的传播显然受到了各种方式的限制和管理,受众实际上并不能获得任何自己想获得的信息,他只能获得媒介想传达给你的信息,而遮蔽了媒介并不想传达给你的信息。(约翰. B. 汤普森《大众传播与现代文化:对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贡献》) ;(三)传播与文学经典的形成;;五、文学消费;(二)文学消费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消费与接受就是文学生产者(包括作家、出版家、书商以及文艺管理机构)通过文学产品被读者阅读欣赏,以传播他们所属的那个集团、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 在这种文学阅读欣赏过程中,维系一定社会结构所需要的某种意识形态观念被再生产出来,并被转化为接受者的思想意识。;;(三)消费社会中的文学消费;2、消费社会的兴起及特点 所谓消费社会,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以消费为中心模式的社会形态,区别于以前以生产为中心模式的传统社会。 但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消费,并不就是传统社会中简单的为生存需要而进行的“购物”行为。在消费社会中,商品生产的极大丰富乃至不同程度的过剩,使得使物质产品的价值构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商品的使用价值日趋淡化,文化价值(或符号价值)日益凸显,人们对商品文化意义的关注,远远超出了对商品实用性的关注。这一变化导致消费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形态。由此而形成消费文化这样的新的文化形态。;3.炫耀性消费和被迫消费 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在其《有闲阶级论》(1899)中提出了“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也译为“夸示性消费”)这一著名概念。(商标成为人们消费的视觉体现) 所谓炫耀性消费,是这样一种类型的社会行为,即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经济实力、某种社会地位或政治权力,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