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画漫笔:唤醒沉睡的诗画观.doc
PAGE
PAGE 7
诗画漫笔:唤醒沉睡的诗画观
摘 要:时至今日,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友好关系依然相当突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评。这其中蕴藏着美学的价值,基于此而提出“诗画互补”,并对此作出一些尽可能深入的思考,以凸观诗画关系的重要性。破除长期以来建立在人们思想中诗与画之间的壁垒,达到诗、情、画、意并存,情气相宜,气韵相和。
关键词:诗画关系;诗;画;情;气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51-02
一、诗画关系说
谈到诗画关系,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大诗人苏轼对兼擅诗画的王维所作出的品评,即“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通过“诗”与“画”关系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诗画有界限。18世纪???国古典美学家莱辛讲:“能入画与否不是判定诗的好坏标准”[1]。另一种种认为诗画有着互补的关系。美学家宗白华说:“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2]。笔者目前明确地站在宗先生这一边,在此基础上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诗中有画
所谓诗中有画,也就是从诗中能够感受到画意的存在,从而用绘画的形式将“意”合理地呈现在画卷上,或幽静惬意,或空寂孤独,或生动如夏花,也或明艳若朝阳等。千年以前,宋徽宗设立画院,兴办画学,可谓是为画学界开辟了一条阳关大道,想想那个时代从艺学画之人,前途无量!不过你看那画院的考题,真是门槛儿不低啊,若想超群出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随手拈来几个加以论证,“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在画面上,是否一河一舟足以?然而魁者就是魁者啊,他的画卷上添有一只充满灵气的小鸟儿,静静的站在船头上,仿佛在喳喳着:“这小船儿怎么没人啊?”,用画中的“静”态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诗中的“动”态,画卷上这种巧妙的构思难道不是来自诗中的吗?像这样的例子,这样的考题比比皆是,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竹索桥边卖酒家”等。可见诗中确实能造就了不少佳画,画院也因此得了不少贤才,造就了宋代绘画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一千年前便是如此了。郑振铎直接认为,宋画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成为后世的楷模,可以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的雕刻并论[3]。
(二)画中有诗
画中有诗,追求有诗意的境界,即“象外之旨”、“画外之音”,也如音乐中的“弦外之音”,若展开画卷,一股诗意便会散发而来,或清淡优雅,或浓情深意,或缠绵悱恻,或大气磅礴等。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有意思的是,语文卷子上出现了要求看图作文,所占分值高达60分,可见能做得一流的文章与能否领略到这“画外之音”有着直接的关系,毫不夸张的说,这在中国简直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轨迹的!此处列举出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的作文题目以及满分作文加以分析讨论,画中有几只老鼠在餐桌前吃鱼,只有一只猫使足了气力捉老鼠,别的猫交头接耳地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猫”;一名山西考生对这画里面的寓意真是一语道破:“然则,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为猫,本在捉鼠;子为人,本在图学。倘若忘本,将何以立身治国,何以齐家平天下?”。故而,这画不仅仅是几只猫、几条鱼和一只老鼠等,是有其内涵的,与人们的文化心理是相通的,需要欣赏者发挥主观想象力从画中细细品味,方知这里面的五味人生。此考生便是紧紧抓住了这“象外之旨”,拿得满分,然而,子为猫,本在捉鼠,子为画,本在纪录。倘若忘本,将何以传神写照,何以入流遍九州?像这样寥寥几笔而寓意无穷,更何况是经过精心构思的艺术作品呢。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他的作品看似在描摹自然山水、花鸟、虫兽、瓜果、蔬菜等,但正是由于他的别具匠心才会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承载着泪奔山河国破家亡之痛楚,时而伏地呜咽,泣不成声,时而仰天大笑,慷慨悲歌。其作品蕴含了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文化意味。其实,先哲谢赫早在《古画品录》中就已经总结出了:“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4],我们一直沿用至今,这里的可明可著可鉴不正与孔子的诗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有着相同之处吗?可见绘画和诗文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通的,可谓画中有诗。
(三)诗画互补
诗画自古以来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提到:“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5]。你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真是再现了爱情的延绵不绝,曹植的文学作品固然能以语言艺术的特点传达出他对甑氏的情感,但总归是缺少造型艺术上的直观性,艺术形象在脑海中隐隐约约,捉摸不定;而图卷上的奇神怪兽护卫着洛神的云车,形象而生动,直接浑然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洛神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转身一回眸又带来了无尽的情思遐想,美丽的洛神宛若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