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宫观经济与地方社会.doc
PAGE
PAGE 6
道教宫观经济与地方社会
摘要 佳县白云观以庙会布施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宫观经济,在获得宫观经济形式的同时也以宗教服务的形式满足了信众的心理需求,对地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教信仰的神圣性与经济发展的世俗性似乎也是一对矛盾的关系,但宗教经济却是介乎宗教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一种特殊现象,白云观在道观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却与宗教信仰达到了一种理性的平衡。
[关键词]佳县白云观;宫观经济;地方社会
1 佳县白云观宫观经济形式
佳县白云观初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创建人为云游道士李玉风(一作玉峰)。从明代中叶创建至民国初年,白云观的修持方式与全真道传统相一致,即出家清修。至民国末期,白云山道士的教务活动与民间信仰逐渐合流,宗教活动逐渐丰富。其中影响最大、辐射范围最广泛的即白云观的庙会。
庙会的起源从形式上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祀典,但在元代以前,宫观的法会只具有单纯的宗教色彩,是宗教情感的宣泄。自明代以后,随着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宗教生活变成世俗生活的组成部分,集商业、娱乐、信仰为一体的庙会应运而生。佳县白云观的庙会自清初以来就有记录,传统庙会每年举办3次,三月初三真武祖师圣诞会,四月初八白云观建观开光纪念会和九月初九真武祖师羽化飞升会。三月和九月的庙会会期分别为3天,四月庙会为8天。1959年以后又增加了正月初一至十五的春节庙会。
清末以前庙会由道观主持,民国以后,庙会则改为由“会”来主持。庙会组织具有庙会的财产支配权和人员的监督权。清康熙年间有东朝会和西朝会两个庙会团体,但此时“会”的主要作用在于轮流组织信众朝山,与后面所谈的庙会性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改组为8个庙会团体。1950年改组为5个庙会,有分会29个,总会和分会的组织者(会长)230人、支会联络人员800余人。因早期缺乏人数统计,从布施收入分析:1952年仅收入5000万元旧人民币,折合新币5000元,1956年上升到9734元,其后每年收入依次为1957年14755元,1958年31105元,1959年67461元,1960年93576元,1961年115076元,1962年139478元,其增速平均为65.26%。从1961年以后开始有统计和估计人数,1961--1963年为每年10万人。1963年,白云观庙会被强制取消。直至1978年再度恢复,开始由县政府设置的白云山管理局包办庙会事务,朝山人数迅速上升到30万人以上,90年代超过50万人,2000年以后达到80万人以上;2005年9月白云观宗教活动场所移交道教管理以后,布施收入亦由2005年前的500万元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1000万元。庙会期间,朝山信众主要来自陕北、晋西北、内蒙、宁夏,少部分来自陕西关中、甘肃和河南省。
除了群体性活动之外,个人的占卜活动也十分活跃。据当地政府部门对1963年四月庙会的监管统计,庙会期间,在各殿抽签占卜的人数总计7942人,按意愿分为:预卜收成2331人、问病1700人,保小孩平安1333人,祈求子嗣1178人,婚姻594人,出行平安263人,失物239人,升学118人,官事114人,就业45人,保牛羊27人。从这些分类中,可以看出,信众所问寻的,主要是收成和健康平安类的问题,也许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有关,保孩子平安在当时是信众参加庙会活动最重要的动机。在这一点上,白云观专门开设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服务仪式,即保锁和开锁仪式。是指用红线拴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直到十二岁方予以解除。1962年庙会期间,各分会发出了锁线350公斤。
由此可见,白云山道观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庙会收入,由此也可以看出白云观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力及辐射力之大。
2 佳县白云观庙会与地方社会
信众通过庙会,以布施的形式,发展了白云观的宫观经济,同样,白云观也对地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在白云观的庙会上,除了满足信众的宗教心理需求之外,也有一系列为信众服务的内容,可以说道观与信众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商业服务模式。
白云观在庙会期间,在乐楼上为信众演出道教乐舞。参加者15人,高功坐在高台上击打铜 和木鱼指挥,经师12人分列两侧,各执乐器奏乐,舞者2人在舞台中央,跟随乐曲做舞蹈动作,手指做出不同样式的动作,寓意花、香、灯、果、水、茶等供品。而白云观的道教音乐,除了有全真正韵的传统之外,更是融合了正一道的经韵曲调和笙管乐曲,除此之外,陕北民歌和山西晋剧也对其有影响。在庙会期间的表演,不仅满足了信众的文化需求,也极大地丰富了地方社会的文化形式。庙会期间,在广场上还有转九曲仪式。所谓九曲,象征的就是黄河,因陕北极为缺水,九曲黄河滋养了陕北,因此,转九曲既有感恩之意,也有信众希望从此一帆风顺、不再遭遇曲折之意。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