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课件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选编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中國文化常識;「姓」的由來;「氏」的由來;「字」、「名」的由來 ;「號」的由來;生肖;鼠;傳統節日;春節;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 中秋;重陽;冬至;;;古代天文;古诗与星宿:;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秦观;古代地理;  传说大禹治水,将全国分成九个州,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古代纪年; 古代纪月;地支纪月法;时节纪月法;古人纪日;;古代纪时法;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古诗文与纪时;古代名号;古代礼仪;吉礼;;凶礼;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等 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 4、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等;军礼;宾礼;嘉礼;襁褓------------ 孩提------------ 始龀------------ 垂髫------------ 总角------------ 束发------------ 豆蔻------------ 及笄------------ 二八------------ 加冠、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耋------------- 耄耋---------- 九秩---------- 人瑞----------;令尊:--- 令堂:--- 令爱:--- 令兄:--- 令婿:--- 令郎:--- 令妹:--- 令正:--- 府上:--- 跨灶: --- 高足: ---;2:其他别称:;;;拜:拜官授职,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 “于是辞相印不拜” 《张衡传》 除: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 连开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荐: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加封:五人得封于大堤之上 起:起为太使令 点、简: 选: 赠: 补:;贬官降职;(5) 谪:降职贬官、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 “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官员特殊的专用名词;古人称谓习??;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古人称谓习惯;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世称陶彭泽; 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世称柳柳州; 6:【兼称】 1:《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 再称名和字 2:《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 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古人称谓习惯;;【谦称1】;【谦称2 】;谦称3 ;;【敬称1】表示尊敬客气,也叫“尊称”。;【敬称2 】;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 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或先父, 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先慈或先妣, 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庙号 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等; (8)对尊长者\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 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种:;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1)以作者姓名命名。 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 如《王右丞集》(王维)、 《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 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 如《聊斋志异》(蒲松龄)、 ;(5)以作者字、号命名 如《李太白全集》、 《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 (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如《樊川文集》(杜牧)、 《贾长沙集》(贾谊)、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