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教研中的运用概论[讲后补充内容].ppt

第七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教研中的运用概论[讲后补充内容].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教研中的运用概论[讲后补充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教研中的运用概论;内容要点;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二、语文教学的特点;由于学生个人经验基础不同,学生对语文的反应往往也是多元的,尤其是对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想像空间很大)的解读,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能运用“话语霸权”禁锢学生的思想。 运用语文教育学生最好的手段是设法挖掘语文中的美,通过教师本身的教学魅力来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一方面来自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来自教师自身就具有的深厚的语文功底,这种功底必须来自教师的不断博览群书、积极思考、笔耕不辍、教育实践、丰富阅历。 e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利用形式;四、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误区;(二)课堂教学方面 误区一: 为了片面迎合学生暂时的兴趣,教师不引导学生首先通过自己阅读来获得意义,而是重点放在播放由课文内容转换的图片和动画视频上,读“文”变成了读“图(像)”。 危害: 阉割了语文教学的独特任务,从而导致语文本质的失落,也最终导致学生语文水平的下降。多媒体声像的呈现给学生带来了感官的轻松感受,却没有把学生的身心融入课文字句中至纯至美的情境。过分追求形象性,容易取代学生的思考与想像,扼杀想象力。;误区二: 教师的注意力放在播放课件上,过于强调“人机交流”,忽略了与学生的“人际交流”,教师成了“放映员”。 危害: 很容易使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丧失,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学生、课文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不再存在,师生共同揣摩语言文字运用妙处的过程不再存在,课堂的生成性也就不再存在,最终导致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的架空。e;结论;A、“写什么”型: (1)森林生态系统是由哪几类因素或成分构成的? (2)各因素或成分之间有何关系? (3)根据(1)、(2),用自己的语言给“森林生态系统”下一个定义。 答: (1)生物因素或成分(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或成分(土、水分、大气、日光??湿度等) (2)相联系、相依存、相制约 (3)森林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或成分,与土壤、水分、大气、日光、湿度等非生物因素或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综合体,叫做“森林生态系统”。 ; 上述事例说明,森林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或成分,与土壤、水分、大气、日光、湿度等非生物因素或成分,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着,而是相联系、相依存、相制约的。每一个因素或成分既受到周围各种因素或成分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其他因素或成分;其中如有一个因素或成分有了变化,其他因素或成分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或成分,在森林中就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就叫森林生态系统。 ——节选自《什么是生态系统》;B、“怎样写”型: 本段文字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答:使用了以下几种说明方法: (1)分类别:如,把生态系统的因素和成分划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下定义:如,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说明采用了下定义的方法。 ;C、“为什么(这样)写”型: 本段文字使用分类别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使用分类别的方法使读者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因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用下定义的方法使读者对“森林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有一个科学和完整的认识。 ;;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