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论肝藏魂主怒及怒伤肝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肝藏魂主怒及怒伤肝的研究进展

ADDIN CNKISM.UserStyle 试论肝藏魂主怒及怒伤肝的研究进展 马耀凯 龙华医院 200032 【摘要】藏象学说是中医的理论核心,肝脏是藏象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情志是中医发病学的重要组成要素,肝脏藏情主要是指肝藏魂主怒而言,早在《内经》中便已阐明情志致病与脏腑气机的密切联系。“百病生于气”则说明了肝脏在情志的产生、活动中的特殊地位。笔者整理“肝藏魂”、“肝主怒”、“怒伤肝”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旨在对肝与情志相关的藏象理论进行初步解析,以期找到疏肝作为中医治疗情志相关疾病主要治法之一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肝藏魂;肝主怒;怒伤肝;综述。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疾病、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已成为危害现代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情志学说,自《黄帝内经》问世以来,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在病因病机、病证、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更加充实和完善。向琴ADDIN CNKISM.Ref.{A9D7274D01364C83B8758B}[1]统计全国88所中医院的共19038例患者,其中情志变化相关性肝( 系) 病中证候病例8125例,证候类型至少有22种,与情志变化相关的证候发生率达42.66%,表明情志致病在疾病的发生中分布广泛。情志以血(精)为本,以气为用,情志异常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中医所述情志异常属于病理性心理应激反应的范畴,而肝主疏泄可调节心理应激反应。“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是肝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怒伤肝”、“怒则气上”是怒致病机制的简要概括,从肝论治是治疗的主要法则。ADDIN CNKISM.Ref.{A9D7274D01364C83B8758B}[2]宋代理学家程灏曾指出:“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怒作为五志之首,与他志相较,因其易发、难制的特点而更易致病,在七情致病因素中,具有突出地位。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已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现代中医学者为阐明其科学内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各自观点。现将国内外关于肝相关情志的调控机制研究状况总结如下。 肝藏魂主怒 1.1肝藏魂 “肝藏魂”体现了精神活动和内在脏器的联系。《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以五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因而精神状态的异常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肝气疏泄条达而情志正常,叫做藏魂。因肝病而多恶梦,神志不安,即所谓“魂不藏”。 肝藏魂之“魂”—是指能伴随心神活动而作出较快反应的思维意识活动,如《灵枢·本神篇》“随神往来者谓之魂”;二是指梦幻活动,如《类经·脏象类》:“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肝主疏泄及藏血,当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所谓肝藏血,血舍魂,如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魂不随神活动,就会出现梦寐恍惚及梦游等异常的意识活动。魂是建立在神气活动的基础之上,是逐步发展完善的,故有“魂属精神”之说。《白虎通》中把感情情志等活动归为魂的功能,主要指一些非本能性的,后天的,较高级的心理活动。张景岳把梦幻想象、“精神共识,渐有所知”等视作魂之用,类似思维,想象,决断和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 1.2肝主怒 《内经·五运大论》载:“怒志属肝。”《灵枢·本神》载:“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举痛论》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上述反映了先人对情绪病因病理的认识,亦奠定了中医情志学说的理论基础。从脏腑功能上说,肝主谋虑,藏血,其性疏泄,喜条达舒畅。郁证的发生,多责之于肝,肝失疏泄,轻则肝气郁结,重则肝气横逆,可化火动风;郁怒者又易暗耗肝血、肝阴,导致阴虚阳亢,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 中医学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人与天地万物由气化生。气是不断运动的,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素问·脉解》说:“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素问·病能论》说:“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张景岳注释说:“阳气宜于畅达,若暴有折挫,则志无所伸,或事有难决,则阳气被抑,逆而上行,故为怒狂。”可见,怒的产生是由于少阳之气不能畅达被郁遏,逆而上行之故。 后世医家对肝应春木,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的特性也多有论述,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指出:“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读医随笔》说:“肝之性喜升而恶降,喜散而恶敛。”《类证治裁-肝气肝火肝风论治》说:“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卷一》说:“肝性柔而能曲直。”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决定了肝气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