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信与信息安全研讨报告
通信与信息安全课研讨报告
前言
在2015-2016学期的选修课“通信与信息安全课程”中,老师主要介绍了通信
及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包括通信系统简介、加密及认证系统简介、通信系统的
安全相关知识、端到端通信(设备到设备)、移动通信网络(移动设备到基站)、
探讨通信系统物理层安全技术、基于通信系统物理层的安全通信技术比如射频指
纹(RF-DNA)安全技术。
其中涉及了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工程、电子学科、
信息工程等诸多学科的内容。
课题: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身份认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身份认证也
称为“身份验证”或“身份鉴别”,是指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确认操作
者身份的过程,从而确定该用户是否具有??某种资源的访问和使用权限,进而使
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访问策略能够可靠、有效地执行,防止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
获得资源的访问权限,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以及授权访问者的合法利益。
当今的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含三种方式:基于密码技术的ID身份认证技术、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技术以及硬件识别。
其中基于密码技术的ID身份认证技术就是指最普通的密码记忆,比如最普通
的用笔记本或txt文档记忆诸多密码,用密码验证个人身份。
传统的识别技术把身份验证这个问题转化为检测标识一个人身份的事物。但是
传统的身份识别技术有其固有的缺点,个人的物品有可能会丢失,密码有可能会
遗忘或被别人窃取,而且传统的身份识别技术无法区分真正的用户和取得用户标
识的冒名顶替者。由于传统的身份识别技术具有的缺点,新的身份识别技术一直
就是研究的热点,而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与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相比,生物特征自身具有广泛性、稳定性和唯一性,由
此产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
“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身份识别的重要手段,在一些领
域得到了应用。以电子计算机和其他先进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发展起来的指纹识
别、声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手势识别、体味识别等诸多现代生物识别
技术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是基于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信号来验证用户身份
的认证技术。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算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在当今警察探案、法
官断案、安全防范、安全检查等许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有着极
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用户生物特征信息是属于稀有的珍贵资源,一旦用户生物
特征信息被盗用,篡改者就可获取合法用户的相应权限,从而使生物特征识别系
统形同虚设。而用户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和稀缺性也导致了该特征不象密码一样可
以随意更换,从而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生物特征系统的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对于
普及推广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硬件识别方式包括口令生成器、滚动码【滚动码主要用在RKE(Remote
Keyless Entry)系统中进行身份验证】、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硬件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硬件物理特征等。
总之,我们在设计身份识别技术时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某种快捷方式,使用者
可以得到所需要账号的密码。同时需要保障密码输出的安全,即密码记忆器如果
落入他人手中,将无法输出密码 。最好考虑成本及便携性,与此同时应当结合
不同人群,考虑合适的身份认证及方式,考虑满足不同场合下使用的要求(银行,
上网,聊天应用等……)
研讨:
在通信与信息安全课研课程学习中我选择了研讨课题二进行讨论,题目如下: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需要记住很多的密码。比如银行卡密码,支付宝密码,邮
箱密码,一卡通密码等……
¨是否可以设计一种密码记忆器,可以通过便捷而又安全的方法得到不同的密
码?
我的答案是使用一款密码生成和管理的软件----只需记住一个密码即可!!
在这点上已经有成熟的可应用的软件了,比较著名的比如 1Password
lastPass、KeePass 等。
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采用主密码机制、都可以跨平台、跨浏览
器使用,现在基本都可以实现数据同步,当然中文界面也是必不可少。
关于数据同步:有点采取了云端储存,这个现在貌似不太安全,容易被黑客攻
破造成数据泄露。还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辅助内分泌治疗时长的探讨.ppt
- 轿车车门内饰板总成侧面耐撞性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模拟.pdf
- 辉绿岩人工砂石粉的研究与利用_杨松玲.pdf
- 输血医学二级学科解读.pptx
- 辅助用药的合理应用.pdf
-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ppt
- 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的制备及其乳化性的研究.pdf
- 辣椒酱微波杀菌工艺条件优化_鲜瑶.pdf
-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ppt
- 辩证施治纲要.pdf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