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诗与中国传统诗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四行诗与中国传统诗体.doc

十四行诗与中国传统诗体 ? ?????????????????????????????????????????????????????????? ? 许霆、鲁德俊 ? 十四行体是欧洲传统的格律诗体,它同中国的传统诗体,尤其是中国近代诗体有着重要的联系和契合关系。早在20年代。 闻一多就在《律诗底研究》中注意到这一点,在说到律诗之美时,他认为“ 英诗、商勒、颇近律体” ,“ 中诗之律体,犹如英诗之‘十四行诗’(somnet)不短不长, 实为最佳之诗体” 。以后又有多人对两种诗体的关系作过分析,如梁实秋在30年代就说:“ 没有艺术而不含有限制的。情感是必须要有合乎美感的条件的限制,方有形式之可能。中国诗里, 律诗最象十四行体”(见《偏见集》第269页)。80年代的屠岸比较了两种诗体后说:“ 十四行诗在某种意义上颇似中国的近体诗中的律诗, 特别是七律。”《十四行诗形式札记》陈明远也说自己在改写郭沫若旧体诗过程中, “逐渐发现了古典的五七言律诗跟现代的十四行颂内体)按二十四行体的音译)之间, 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和对应性。” (见《新潮》第301页)这里, 我们根据先贤提供的线索,探讨西方十四行体与中国传统诗体之关系。 ? ??????????????????????????????????????????????????????????????????????一 十四行诗, 在我国是古已有之的, 且与律诗有着密切的继承关系。 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包含各种诗歌格律与体裁, 其中的《柏舟》就是首十四行的诗,全诗两段。 每段又分四行和三行两组, 前四行用交韵。同样以七行诗为段的还有《桑中》 、《将仲子》 、《陟岵》 、《硕人》则是四段共二十八行。这几首诗尽管句式和韵式结构各不相同, 却都可以视为以七行诗为一段的同一体裁的作品。在西方十四行诗中与此接近的, 可找出不少。如英国诗人奥登(当所有用以报告消息的工具),就是以四三、四三行分段的,现今中国诗人也有写两个七行段的十四行诗的。 《诗经》以后, 十四行的诗大量出现。在现存的四十多首汉乐府民歌中, 《步出夏门行》 、《艳歌行》 、《艳歌》就是十四行。如《艳歌行》 : ? 翩翩堂前燕, 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 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 新衣谁当绽。核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纟旦)。夫婿从门来, 料柯西北眄。语卿且勿师, 水清不自见。石见何累累, 远行不如归。 ? 其韵式为AABACADAEAAAFF ,前十二句为一韵,末两句则另换韵作结,点明主题,与英国莎士比亚体式相似。 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末)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两首十四行诗,一首是《今日良宴会》,另一是《孟冬寒气至》 ,都是五言诗,一韵到底。试举《今日良宴会》为例 : ?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宁贫践,辘柯长苦辛。 ? 此诗可以看作以四四四二分段,而《孟冬寒气至》则是以二四四四分段。这种形式一直为许多诗人作为古体诗的一种采用着。 三世纪的正始诗人阮籍的《咏怀》诗中有12首(“ 二妃游江滨” 、“ 灼灼西陕日” 、“ 昔日繁华子” 、“ 悬车在西南” 、“ 西方有佳人” 、“ 一日复一朝” 、“世务何缤纷” 、“壮士何慷慨” 、“ 十日出肠谷” 、“ 儒者通六艺” 、“ 洪生资制度” 、“ 猜软上进士” )都是十四行, 这些诗每行的音数都相等,均为五言,绝大多数是逢偶句押韵,而且是一韵到底,其韵式大多数ABCBDBEBFBGBHB ,如阮籍的《咏怀· 壮士何慷慨》 : ?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抉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 尤其是在唐代,古风诗中十四行诗更多。如陈子昂的《答洛阳主人》, 孟浩然的《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王昌龄的《行子苦风泊来舟贻潘少府》 ,高适的《宴韦司户山亭院》等四首 ,刘长卿的《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等三首 ,陶翰的《送朱大出关》 ,元结的《别孟校书》等三首 ,韦应物的《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从邑令饮》 ,孟郊的《题从叔述灵岩山壁》 ,张籍的《车遥遥》,储光羲的《田家杂兴》等。采用这种诗体最多的是李白,据统计李白有46首十四行诗 ,其中《古风五十九首》中有11首(第二、六、八、十九、二十二、二十三、三十、三十五、三十七、四十一、四十六首)。唐代十四行诗主要特点是:五言 ,四段 ,结构上具有起承转合,有的一韵到底,有的转韵为主。宋代以后,不少十四行诗由五言变为七言。 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十四行诗有着长期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初唐时,包括十四行诗的古风体成了最普遍的诗歌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