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章 中国民俗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中国民俗文化

(2)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至今还流传在民间的清明习俗。古代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十分重视扫墓祭祖活动,因为尊祖、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态,商周以来一直把祭祀祖先当成一件大事,孔子在《论语》中说:“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3)踏青郊游 寒食扫墓都是充满悲戚之情的习俗活动,而清明时节正是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大好时节,如果人们整日沉浸在悲戚之中岂不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古人是决不会如此大杀风景的,因此,又形成了清明节踏青郊游的习俗。 馓子 四、端午节 1.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五节,是夏季最重要的节日,节期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日。因“端”与“初”同义,“午”与“五”同义,古代原本端五、端午可以互称,到了唐代,因为唐玄宗是八月初五的生日,为了避“五”字讳,便将这一节日固定称为端午节。 2.主要节俗活动 (1)除瘟避毒 端午时值盛夏,正是百虫复兴、瘟疫频发的季节,经过不断传承与演变,又形成“五毒”的说法,五毒即五种毒虫,各地说法不一,多以为蜈蚣、蝎子、壁虎、蜘蛛(蟾蜍)、毒蛇。在科学技术、医疗水平都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只能依靠各种俗信活动来求得吉祥,因此历史上形成了多种除瘟避毒的习俗活动。 艾草 菖蒲 雄黄 (2)龙舟竞渡 端午节一个重要的习俗活动就是龙舟竞渡,这一习俗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它起源于古代吴地百越民族的龙图腾祭祀活动,后又有人经考证说龙舟竞渡活动不仅越人有,其它地区也有类似的活动。 屈原投江 伍子胥 曹娥投江 曹娥投江 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娥江(时称舜江)上举行迎江神仪式,曹盱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 (3)吃粽子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某人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为蛟龙所窃。今若所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遂依其言。世人做粽并带五彩丝及楝树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五、七夕节 1.七夕节的由来 牛郎织女的传说 每到七月七日,民间许多女子都有七夕节向织女乞巧的习俗活动,故称乞巧节;还叫女儿节或少女节,因为此节日的节俗活动多为女子,故而得名,这应该是我国本土的劳动妇女节;现代社会,人们附会西方的情人节之俗,又称它为中国的情人节,因为这一节日源起于牛郎织女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2.主要节俗活动 (1)乞巧 乞巧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有浮针乞巧,方法是在一个容器里盛满水,放置一段时间,水面上产生一层膜,然后投针或细草于膜上,看针或细草在容器底部投影的纹样,以验智巧;穿针乞巧,这是最古老的方法,于七夕月下用丝缕穿针孔,先穿过的为“得巧”,后穿过的为“输巧”;种生乞巧,一般是在七夕之前把豆、麦等的种子浸在器皿中,使生出种芽,到七夕时拿出来供奉织女;蛛网乞巧,捉一只蜘蛛放在小盒内过夜,第二天看是否结网,结网多少,以验智巧,等等。 第六章 中国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的四种类型 物质实体形态的民俗现象 组织制度形态的民俗现象 行为方式形态的民俗现象 精神意识形态的民俗现象 第一节 人生礼仪民俗 一、诞生礼仪 (一)祈子 祈瓜得子 求神拜佛(如山东泰山:碧霞元君) (二)胎教 周成王的母亲 孟母 (三)诞生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诗经 小雅 斯干》 (四)三朝 洗三 (五)满月 剃头 出门 满月酒 (六)百日 百家饭 百家衣 百家锁 (七)周岁 抓周 山东泰山:碧霞元君 二、成年礼仪 (一)冠礼 《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 冠礼被称为礼之首。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子路在卫国的一次战争中负了重伤,帽缨也被砍断了,临死之前却说:“君子死,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二)笄礼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加笄时并不给女子取字。 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三、婚姻礼仪 (一)纳采 (二)问名 (三)纳吉 (四)纳徵 (五)请期 (六)亲迎 古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