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议论类例文评点_C.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高考议论类例文评点_C.doc

PAGE  PAGE 18 精选高考议论类例文评点 C 湖南师大附中汤正良置评 № 29 岂以亲疏辨好恶?(2003年湖南卷) 湖南考生   芝兰玉树,其皆出于庭乎?蓬蒿杂草,其皆植于外乎?不尽然也。   亲之,则菽麦难辨,蓑草蓬花,皆以之为倾国之色;疏之,则沙金不分,芙蓉玉露,皆以之为凡尘泥淖,非独花草也,贤者亦如斯。   昔楚王亲郑绣、靳尚而疏屈原,为其近于心而谄于行也。由是则燕雀乌鹊,巢于朝堂之上,露申辛夷,死于林薄之中,鲍臭日近而香兰日远,致国之殇,无怪也。   蜀之刘禅,亲小人而远贤臣,朝专权于宦官,而君耽溺于酒色,是以孔明六出岐山而不利,姜维九伐中原而无功。朝臣自危,皆欲远避,忠言日去而佞语日进。后邓艾以匹夫之力,而摧蜀二世之功业,无乃出于此乎?   由是观之,则所亲之物,非尽力为香兰也;所疏之物,非尽力为臭鲍也。君子贵明辨好恶而决亲疏,知亲而近乎谀者,鲜为君子贤士,疏而近乎绝者,鲜为奸佞小人,故为之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信其真也。   明其好,亲之。辨其恶,疏之。是以曹孟德不徇汉法之以人举士,而行唯才是举之为,乃致帐幕之下,贤者如云,俊采星驰,北破袁绍,东禽吕布,西伏马腾,南收刘综,三分天下,奄有其一,不可不谓明贤辨佞之功也。   齐桓之治于天下,外有管仲、鲍叔修于朝政,内有易牙之辈献媚于前,然其明辨之,不以易牙之亲而疏管鲍之贤,其重管鲍而轻易牙,专心国事而疏于酒色,是以有饮马黄河,傲睨天下之霸业,而其亦不失为一代雄奇之主也。   孔明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盛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亲疏不同,而有国之兴衰之异,足以为后世之训也,然非独国事如此,君子欲修身立德,亦必先择善而从,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亲善近贤,则如蓬生麻中,不扶且直,若亲佞近谀,则如白沙在涅,其欲求不与之俱黑,则难矣。   亲者之言,为己而谋者有之,构陷他人者亦有之,非皆为善言,而疏者之言,其辞多厉,其语多直,若欲求顺耳之言,难矣,然则苦口之良药,方有利于病,逆耳之忠言,方有利于行,此所以君子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好恶之别,不应以亲疏辨之,贤愚之勘,不应以近远而区之,君子贵明辨好恶而决亲疏,纳逆耳之忠言,后修身立德,则可矣。 点评:文章标题即紧扣话题要求,简明地揭示出文章主旨。首段用比喻起笔后,马上以亲与疏的对比贯通全篇:主要选用人所熟知且又颇具典型意义的历史掌故作为论据,围绕主题,反复申论;然后提出富有见地的警示(“为己而谋”或“构陷他人”的那种“亲者之言”,“非皆为善言”),最后自然地回到题目上作结。应该说,是一篇紧贴题意,主旨鲜明,论证充分,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文章撷取史实,三言两语,概括甚简,除个别地方不甚精确(如邓艾是以镇西将军身份率兵拒蜀将姜给的,并非“匹夫”)以外,多有信度;引录经典(如《荀子》),熟练自如;又用浅近文言行文,笔致堪称老到(个别文句尚有毛病);这些,反映出这位考生平日阅读重视积累,写作用过功力。(颜雄) 启示:要表达当今时代我们的思想感情,文言毕竟远远不及白话,且不易学到手,也可能露拙;中学生作文,尤其是参加高考,不宜用文言写作。 № 30 探知的阻碍(2003年湖南卷) 湖南考生 梵志拿了两束鲜花要献给佛祖,佛祖曰:“放下。”梵志放下了手中的鲜花,佛祖又曰:“放下。”梵志曰:“还要放下什么?”佛祖曰:“你还要放下外六根,内六尘,中六识,到了无可舍却的境界,便是明辨事,探知无阻碍的境界了。” 人生在世,就是对事物的探知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阻碍——“外六根,内六尘,中六识”,也就是感情的亲疏冷热,它是人性在外表联系中的体现,但更是人类在探知道路上的拦路虎。对于一个人的感情如何,和他的关系如何,蒙敝了事物本身的特质,也影响了是非曲直的判断。在中国的谚语里,就有“爱屋及乌”的说法,爱一座屋子,连屋子上的乌鸦也爱,也许,这体现了很深的感情,但倘若屋子是坏的,乌鸦是报丧的呢?这里,作者对屋子的感情,影响了他对乌鸦的判断,这样的判断方式便是不明智的。 “六亲不认”是对不顾亲情的忘情的人的斥责,但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人性味太浓的社会里,我们正需要的是这种“六亲不认”的大义凛然。这里所说的六亲不认,并非是指不顾情,而是指在干事业,做工作时不能太顾及亲情、友情等感情,过多的顾忌,会蒙敝人的双眼,搅乱人的视听,混淆人判断曲直的标准。人类要在探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就要绕过这个阻碍,保持澄明的心灵。唐太宗任人惟贤虚心讷谏,才有了一代贤臣魏征,他敢于直谏、死谏,唐太宗多次和他争执不下,几次恨不得处决他,但太宗认识到魏征的直率原则之贵,并未因为自己的喜好影响了国事处理,最终造就了“开元盛世”。这正应证了韩非子所提出的观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