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中国地质大学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中国地质大学版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及其演化历史。当前,它的研究重点是地球的固体表层地壳或岩石圈。 人类对地球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对其奥秘的探究是促使地质学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今论古”。 地质学研究对象地球的特点:时间漫长、空间宏大、地质过程的复杂性。 地球的外部圈层是指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环流:(分布于对流层中)是由于不同纬度的地面和不同高度的大气空间因 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大气对流综合现象。 气候带:根据 HYPERLINK /view/827838.htm \t /_blank 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 HYPERLINK /view/1001571.htm \t /_blank 气候区(太阳辐射是气候带形成的基本因素)。 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地带(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 大陆架:是海与陆地接壤的浅海平台。 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坡度明显转折变陡的地带。 大陆基:是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 大洋中脊:是指最主要的一条呈线状延伸于大洋盆地,地震、火山活动强烈的海岭。 重力:是指地球质量对物体产生的引力和该物体随着地球自转而引起的慢性离心力的合力。 布格重力异常:是指经布格校正后的重力值与正常值之差。 地磁异常: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 地热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散失的热流量。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是指沿等温面的法线朝地球中心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所增加的数值。 纵波(p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方向一致的波。 横波(s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方向垂直的波。 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 地壳:是岩石圈上部次级圈层。 软流圈(低速带):是指地下60~250km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 克拉克值(地壳元素的丰度):各种元素在地壳中重量的百分比。 矿物: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 地质作用(动力地质作用):是指自然界中各种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基本类型:地表(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 地表地质作用的程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成岩作用。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A)、上地幔(B、C)、下地幔(D)、外核(E)、过渡层(F)和内核(G)。划分依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和地球内部的密度变化。 水圈的循环过程:水汽随大气环流传输到各处,在一定的动力条件下,水汽以降水、降雪等形式返回地表,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或冻结成冰,绝大部分水体最后以径流形式返回海洋,如此往复循环。 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底等。 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地壳的基本物质组成:元素(O、Si、AL、Fe、Ca、Na、Mg、K、Ti、H),矿物。 地磁场的三要素: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 大陆地壳的双层结构:硅铝层(上部)、硅镁层(下部)。 具有全球意义的山系:环太平洋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为非洲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为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为亚马逊平原 世界上最低的盆地为吐鲁番盆地 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为塔里木盆地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 确定依据: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和地质体之间的切割率。 同位素地质年龄:是指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时间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 地质年代单位和时间地层单位两者之间一一对应。 化石:保存在沉积岩中被石化了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岩层:具有层状构造的岩石。 地层:在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岩层。 多重地层单位:人们按照地层属性的不同特征建立的不同种类的地层单位。它们之间并不是平行的关系。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风化作用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差异风化:是指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岩性(矿物组成)的不同导致风化速度不同,使岩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球形风化: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表面趋于圆化(球状)的现象。 残积物:是指地表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风化壳:是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特征:垂直分带、水平分带。 物理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和潮解作用、层裂或卸载作用。产物特点: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