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坪1号隧道施工技术X.doc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曾家坪1号隧道施工技术X

PAGE  PAGE 54 曾家坪1号隧道技术总结 二处内昆经理部 薛书琢 一、前言 本文介绍了曾家坪1#三线大跨车站隧道在堆积体中的施工技术。资料表明,国内目前已建成的三线大跨铁路隧道围岩一般均在Ⅲ类或Ⅲ类以上,在II类围岩尤其是岩堆体中修建多线、大跨、浅埋隧道的尚无前例。内昆线水(富)昭(通)段曾家坪1#三线大跨、偏压隧道,能在岩堆中成功修建,标志着铁路隧道修建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该隧道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了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法,并以多种量测为监控手段指导施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围岩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该隧道在三线大跨段成功地使用了衬砌模板台车,保证了砼衬砌质量,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多道工序相互干扰的难题,提高了施工进度。本文系统总结了三线大跨隧道在堆积体中修建的经验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曾家坪1号隧道全长2563m,位于云南省大关县青龙乡打瓦村境内,地处中低山沟谷地貌,基岩大部裸露。 进口端覆盖土层2~30m,缓坡辟有零星旱地,并于冲沟中见一断层破碎带出露,破碎物质为断层泥,该断层破碎带宽15~25m。 出口端为陡崖,受节理切割及差异性风化作用,岩层下部形成临空及倒崖,垂直落差60~70m,危崖落石沿陡坡脚呈带状分布。曾家坪一号隧道出口与曾家坪二号隧道进口仅相距40m,无施工场地。 隧道站线段位于曲线上,R=600m,设计坡度为1.5‰,其余为直线,设计坡度为11.5‰,21.1‰,20.5‰共三种。 (二)工程范围 曾家坪1号隧道全长2563m(DK291+187~DK293+750)。因受地形限制,曾家坪车站昆明端站线被迫伸入曾家坪1号隧道进口,形成三线及喇叭口隧道长413m。以K291+456断面划分,三线隧道长269m,喇叭口隧道长144m,其余2150m为单线隧道(如图4-1所示)。 图4-1 进口站线段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条件 1、交通条件 曾家坪1#隧道材料主要来源于宜宾市,距离230Km,其中180 Km为213国道,其余为省三级公路,交通条件恶劣,雨季经常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堵塞道路,对工程影响很大。 2、???、电条件 施工用水利用洛泽河河水为主,雨季可利用沟谷溪水。 施工用电早期以自发电为主,主要施工期间利用网电。 3、通讯条件 利用地方程控电话,经理部及各公司各引入两门有线电话解决通讯问题。 4、地材 因当地地质条件限制,隧道内弃碴无法生产碎石及砂,地材来源于距工地10Km处地方砂石料场。 5、施工场地 洞口山坡陡峭且桥隧相连,进口桥台距洞口仅7m,施工场地狭窄困难,利用人工砌筑片石基础,在有限的范围内安排生产生活场地,合理组织生产。 6、气候条件 此地6~9月为雨季,公路及便道受雨季影响较大,经常出现滑坡泥石流。因本隧道进口大跨段为堆积体,受雨季影响大,给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 7、工期 合同工期共36.5个月,即98.6.16~2001.10.1。 (四)工程特点及难点 1、工程特点 (1)三线大跨、浅埋、偏压 DK291+187~DK291+456段269m为三线车站隧道;其开挖宽度20.68m,高度13.83m,高跨比0.67,属典型的扁平结构;其洞口段埋深仅3~15m,洞口处于山沟边,地形横坡1:1.2,并处于大陡凌空面上。如图4-2所示。 图4-2 进口段洞口位置示意图 (2)地质条件差 三线段位于堆积体(块石土)和Ⅱ类断层破碎带中,且地下水丰富,极易坍塌。 (3)施工工艺复杂 从双侧壁导坑法过渡到中壁法、又转化到台阶法,施工方法转化困难,各工序间的组织协调难度较大。 (4)科技含量高 在“岩堆”(块石土堆积体)修建铁路三线、大跨、偏压、浅埋的车站隧道尚无前例。通过该隧道的施工总结出一整套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隧道的施工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2、工程难点 (1)如何在“岩堆”中进行大跨隧道的施工是第一难点。 (2)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安全、质量。 (3)各工序间如何合理安排,减少干扰。 (4)进口位于沟边,与曾家坪2#三线中桥昆明端桥台仅相距7m,施工场地狭窄;隧道出口与曾家坪2号隧道进口仅距40m,施工场地狭窄。 (五)设计概况 1、主要技术标准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隧址范围内为第四系坡残积层(Q4dl+el)砂粘土夹泥质灰岩;崩坡积层(Q4dl+col)块石土;Fbc断层泥,遇水极易软化;S2d泥质灰岩夹页岩;S2s砂岩夹页岩。 进口段90m位于堆积体中,其成分以块石土为主,砂粘土填充,并于堆积体下发育一断层,该断层以10度倾角与线路相交,并向隧道大里程方向延伸,在三线及过渡线以后逐渐向洞顶转移,使部分三线与渡线处于断层破碎带(含影响带)中,其组成结构为:上半部为角砾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