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攵”、“夂”三部首的不同文化内涵的论文.doc
“文”、“攵”、“夂”三部首的不同文化内涵的论文
部首是汉字形态与结构中最有特色的传统概念,是汉字文化优秀遗产之一。了解部首产生渊源和汉字结构原本形义关系,抓住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掌握同一形部汉字的表意规律,对提高汉字教学水平,正确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部首“文”、“攵”、“夂”从形、音、义三方面加以辨析阐释,有助于对部首的深入了解,又有利于识记汉字、掌握汉字形意组合规律并理解其深厚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部首;文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145-04
中广网南昌消息称江西车牌“赣”字被错写16年,江西省简称“赣”,车牌上“赣”字右上角三笔折文旁“夂”被错写为四笔反文旁“攵”。“文”、“攵”、“夂”三个部首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错用误写,根本原因是对其部首??形意义本源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对“文”、“攵”、“夂”形、音、义进行探讨、辨析,帮助人们了解部首意义和用法,掌握汉字形意组合规律并理解其深厚的人文内涵。
部首是汉字形态与结构中最有特色的传统概念。部首检字法是汉语字典(辞典)常用的检字方法之一,是东汉许慎的创举,他在《说文解字》(下文均简称为《说文》)[1]中,根据文字形音义的关系,按照六书的原则,概括出540部首。
“文”、“攵”、“夂”在字典、词典中分属不同的部首。现代教学中通常将三者分别称为“文”、“反文旁”、“折文旁”,这些称呼作为识字、书写教学的辅助提示和民间俗称,已有一段历史了,但是,如果从语言文字的科学规范来说,这些称呼就不够严肃和准确了。.
一、“文”、“攵”、“夂”的读音区别
“文”读音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的头部),从攴,表示手持棍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入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收:捕也。从攴丩声。篆书写作“”从攴(手持刑仗)从丩(表纠结)本义是拘捕犯人,引申为收束、收敛、收获、收取等意思。
敲:横掷也。从攴高声。
鼓:击鼓也。从攴从壴,壴亦声。
考:敂也。从攴丂声。(假借为“攷”。敲,击)
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
攻:击也。从攴,从工,工亦声。“工”意为土木工程作业,“攴”指动手操作。“工”“攴”联合起来表示在敌城外围进行土木工程作业(如建造云梯以登敌城、挖掘地道穿过城墙、堆垒土阜以居高临下、挖掘临时河道准备引水淹城等)。本义:为夺取敌城进行土木工程作业。引申义:为实现目标而艰苦努力(如攻读博士学位、技术攻关、攻玉等)。
畋:平田也。从攴、田。《周书》曰:“畋尔田。”(“攴”表示手的动作。本义:打猎《广韵》畋,取禽兽也。古同“佃”, 平田、耕种之意。)
叙:次弟也。从攴余声。从攴,余声。本义:秩序,次序。
牧:养牛人也。从攴从牛。《诗》曰:“牧人乃梦。”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敇:击马也。从攴朿声。(古同“策”,用鞭子打马。)
“夂”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拼音:zhǐ。繁体和简体中夂部都归于三画部首。夂部通常是从上方为部字,如夆、各等字,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夂部。要注意的是,在繁体中,夂部与夊部不同,夂字中的撇捺不相交,但夊字中的撇捺相交。由于夂部已无繁体常用字,台湾一般非研究用的中文字典多半省去夂部,可能没有收录夂部,归为夊部。夊suī是古部首之一,归于三画部首。夊部通常是从下方为部字,如夏、敻、夔等字,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夊部。夊甲骨文写作“”,像朝下的一只左脚,表示迟疑退回之义。篆书写作“”《说文》:“形迟曳夊夊,像人两胫有所躧也,凡夊之属皆从夊。”古同“绥绥”,慢慢行走的样子,如“雄狐夊夊(今作‘有狐绥绥’)。”体汉字,将夊部与夂部,并归在夂zhǐ部。如《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新华字典》都只有夂zhǐ部。
“夂”《说文》:“从后至也,像人两胫后有致之者。凡夂之属皆从夂。读若黹,陟侈切。”像一只朝下的右脚形,表示到来的意思。凡“夂”作意符的汉字多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
“处”(處):繁体字从虍(hū),从処(chǔ),処亦声。《说文》:“処,止也。得几而止。” “虍”指虎皮或虎形,“夂”是趾的反写,“几”是几凳,合起来表示暂时停步休息。[5](p35)
“各”,《说文》:“各,异词也。从口攵,会意。攵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 “夂”从甲骨文演变而来,上部是一只脚趾朝下“”,一般理解为“之”,意思是:走、往;“口”指口头意见、商议。“夂”“口”合起来表示“商议往哪条道走”。本义:在十字交叉道口商议走向。另一种解释认为,上部是一只脚趾朝下“”,表示从远方走来,下部的口表示村邑,意为各得其所,各自走回自己的住所。
“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