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中国乡村的“新村建设”探索.docx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中国乡村的“新村建设”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中国乡村的“新村建设”探索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中国乡村的“新村建设”探索 2014-01-01 HYPERLINK javascript:;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 100年来,对乡村建设的探索断续有之,新农村建设的大进程里,从细微处,我们始终观察各种“协作者”如何介入乡村,并不臧否,或有启发。2012年6月20-24日,湖湘地理记者前往河南信阳郝堂、湖北襄阳堰河与牛首镇熊营,三个异地村庄,用1650公里去探寻,一种乡村试验的得与失。   “郝堂村是集大成者”,此前参与过30多个村子建设,孙君老师如此打量郝堂。乡建院甚至准备把他们的总部,就设在这中原小村。2012年6月20日,我们所抵达的河南小村郝堂,尚是一个未完成的作品。一些房子正在建,车过,如有沙尘暴袭来。   荷花盛开的村庄:离城不远,古井古树,“能建有品的村子”   自信阳城区往郝堂去,20公里,并无指引。大旱已久,干涸河床边公路尘土飞扬。幸好,它以怒放的波斯菊引领而入,绵延几里。若是春天来,则是紫云英的世界。   过七孔桥,就进入郝堂领地。石碑上的“郝堂村”三字是村支书曹纪良所写。微胖的老曹,61岁,这个普通支书进入这场乡村试验,“很痛苦”,曾企图辞职。   河南话里,郝堂同“荷塘”。村里正有160亩荷花,由稻田改的,开得正好,“为将来做服务业搞好环境”,荷花是从李昌平老家搞来的。山中还有几万亩板栗,上万亩茶叶,做成信阳毛尖。   这是个清秀的山村,照清禅院里400年大银杏枝繁叶茂,而河边大枫杨树则是1958年老人护下来的。这也是李昌平当初选点的理由,有共同山林,有产业前景,离城不远,古井古树,“能建有品的村子,建好后可就业,在逆城市化中有前景”。   村庄干净。两年前,“小河都被垃圾塞满了”。他们进入的第一步,便是从垃圾分类开始,如今建有资源分类中心。这几乎是他们进入各个村庄最先要做的:先有干净村庄。曾有人不肯搞垃圾,“愿意种花不?”“愿意。”栽上几株花,第二天垃圾就不见了。   这个20平方公里,趋于南方丘陵地区的典型村庄,青山环绕,舒服所在。因至今没出过一个科级干部与正规大学生,被认为“风水不好”??2004年才“村村通”,几乎被遗忘的这个村庄,因为乡建院的进入,正在发生很多你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变化。至少,以前难以看到的区委书记,“有时候一天来一次,小到砍了一棵树都要批评”。   房子:“把这样丑的房子带到村里,应该把孙老师抓起来”      6月20日,李昌平领我们逛村子,刚进“老张山庄”院门,一只小白狗便扑进他怀里。他抱了老朋友“小虎”一会,才开始介绍,这是“1号院”。他们改造郝堂村房子的起始,必参观处。房主张厚健是窑湾组的组长,只好拿自己先“示范”。   十多年的两层旧居,当初的白瓷砖保留了部分,砌了新的门楼,用的是看上去如青砖的水泥砖,村中大部分房屋材料都用此免烧“环保砖”。窗户都加了木窗,是当木匠的张组长亲手做的。房子另有杂屋、厕所。屋前的小池塘与植物,其实是个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   房子,是依据孙君老师的“画”改造的。这位安徽马鞍山画家,10年前开始给农民画房子。在信阳党校2楼他的工作室里,墙壁上挂着的正儿八经的油画,空白处居然也画上了建筑草图。   1号院的“画”,绘制于2011年6月15日。院长李昌平在纸上批复:“要以主人家意见为主,是他的家改房,我们只是帮忙,不可添乱”。修改图上,村主任胡静的签字:“主人家同意以此图为主”。每所房屋,主人都根据其功能,可以商量修改意见。比如吴军家,“之前设计了内走廊,那样接待的房间就太小”。这也是中国乡建院一直恪守的原则。改房,全凭自愿,各自喜欢。   张厚健把孙君的手绘图,裱起挂在餐厅。此后村里先后有二三十户开始改造。最让人喜欢的,是3号院。一幢独院土坯房、茅草房,墙是夯的那种,裂纹清晰可见。房子早已无人居住,乡建院拿下后,花了20万改造这市值2万的房子,尽量原貌修复。大伙喜欢在3号院喝茶。村官朱菊是本村人,常取井水给客人泡信阳红或毛尖。乡建院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从土里长出来一样的房子。他们也用这房,阻止了拆老房子的步子。   每一个房子,都充满诚意。最让村民感到奇怪的,则是离3号院不远,台湾生态建筑师谢英俊(湖湘地理2009年12月22日曾以《一个台湾建筑师的另一种梦想化大地构建》报道过)设计的一个房子。“从没见过这样的”,施工者笑,继续用轻钢安装这如积木般的房子。   当然,虽然孙君等人一再强调“自愿”,有一些,显然当初是很勉强说服人家做的,比如必经之地的甘如生家。在1980年代的土坯外糊着稻草状东西,一砖一土两房,“中间不好连接”,用了木头堆砌的门,柴扉轻掩之状。   “很多村子我们改过的,村民首先都觉得丑、落后,参观者的赞美里,他们才将信将疑,慢慢就觉得好看了。”6月21日,我问女主人,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