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理论在德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理论在德中的应用

浅谈中医理论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的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蕴涵了很多深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包含了一些揭示事物本质和变化规律的哲学思想。如果把这些中医理论里面优良的思维方式和辨证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应用在德育工作中,必然会对我们的工作有一些益处。让我们教师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和医生对待病人的疾病一样慎思慎行。 【关键词】: 中医理论 ?标本兼治 德育 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虽然不能把学生情况简单地看成是一种疾病,但是学生教育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人体疾病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相似性,甚至一些学生的情况的确了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而每个学生本身也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缺失,所以在疾病治疗中一些思维方式和技巧在学生教育方面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比较忌讳提到疾病这个概念,有些学生明明有一些心理疾病,家长也不太很愿意去承认这个事实。直面问题和疾病的存在才能让德育中的问题更早更快地解决。下面从以下几个角度来,了解下中医理论和德育的相通之处: 一,辩症施治,重视因的寻找 ㈠,要施治,必先辨症 作为一个医生在治疗病人疾病的时候,是一定把先诊断出病人身体所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五脏哪个几器官是虚,气血是否亏损等等再去思考病人的疾病如何治疗。同样在学生出现管理问题的时候,是否花了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为什么才导致这个问题的发生。举一个简单的事例,笔者的一位学生曾经顶撞任课老师,当时那位教师都简单地认为是这个学生的品质问题不尊重老师,非要把学生拉到政教处,处理的方式也很强硬和简单。其实学生顶撞老师这个症状可以由很多原因导致的,比如有老师曾经冤枉了学生,老师不公平,老师曾经挖苦伤了学生的自尊 ,学生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学生只是提出不同意见,教师以为是顶撞,学生没有表现机会想以此为机会等等各种原因。如果事先没有把原因找出来就直接用管理的方法来处理,结果可能事与愿违。而笔者的这个学生当时就是觉得那个老师对他不公平,因而后续的处理也一定要从公平性入手。因而从某种角度来讲辨症需要的时间有时候比施治应该更多一些,不然??切都是茫然。 ㈡,对症下药,忌讳胡子眉毛一把抓 不同原因导致的相同问题,如果用相同方法去处理,不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对情况的变化有不好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不同原因导致的问题,处理的方法也应该多样化和针对性。还是以学生顶撞老师这个事情为例子,如果是学生在班级里没有自己表现的机会和平台想通过顶撞老师来引起大家的注意的话,教师就不用太过计较这个事情本身,而是应该多创造可以让这个学生体现自己在班级价值的机会。不一定要在学习方面,在其他很多方面也可以。如果学生是因为教师的不公平和偏心导致学生的顶撞,教师就应该大度地承认真实存在的不公平情况,然后再去要求学生对顶撞老师这个事情本身做检讨。如果学生是因为想提出不用意见顶撞老师,那处理的重心应该放在表达方式和礼貌问题上。总之,处理学生问题的药应该多样化和有针对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㈢, 辩症需要耐心和细心 有时候学生出现了问题,甚至导致问题的原因比较难察觉的时候,就是考验教师对于工作的细心和耐心了。学生在不愿意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的时候,建立师生之间信任平台就成了能否找到学生问题根源的关键。曾经带过的班级里的一个内向女生成绩突然下滑,上课经常走神。笔者向旁边的同学和家长了解情况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原因,向该学生直接问,学生也不愿意说。笔者就选择一个该学生心情比较好并且在轻松的场合,先以其他的话题进一步拉拢和学生的距离,然后切入主题。事后才知道原来该同学最好的同龄亲戚要出国,突然少了个最知心的朋友从而影响了学习。接下来的工作就展开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等思想指导,学生最后也还是慢慢恢复了原先的状态。如果一开始老师非要强迫学生说出来或者就成绩下降有过多的指责,相信事情的结果并不会有太好的发展,对师生的关系也有不好的影响。 二,重视“处方”的有效性和副作用性 ㈠,对学生的教育经常换“药” :某一种药物在治疗某一种疾病的时候会发挥比较好的疗效,可是有一段时间以后疗效就没有当初那样好了。在医学上可以理解为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有时候一种的教育方法应用在一个学生身上会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效果就没有那样明显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只能定期对学生的教育进行换药。很多时候老师都比较喜欢鼓励学生和夸奖学生。某些本来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夸奖下有段时间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但是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产生了“抗药性”。鼓励夸奖的话多了也会失去一定的效果。而且很多学生会觉得有些事实不需要夸奖他也已经体会到成就感,因为同学老师也都是看见的,过多的夸奖有时候让学生觉得老师有点虚伪。到了这个时候就要换换“药”了。学生需要在别的方面或者在别的活动中得到大家的肯定。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