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发展与研究.docx

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发展与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发展与研究

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发展与研究 天津大学 于庆荣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在进行工业化技术改造。从抗震安全、经济合理等方面考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是目前建筑工业化重要表现形式,它具有整体性好、适应性强、施工方便、缩短工期、降低造价、节约能源、减少消耗、清洁生产、提高工程质量等许多优点。装配整体式结构是在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把主要承重构件的一部分交工厂预制生产,另一部分在现场浇注而形成—整体结构。目前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种类繁多,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由预制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预制楼板组成的装配整体式框架。如图1,图2所示: 图1 预制约束混凝土柱(带节点) 图2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1 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特点 (1)使用高强度材料,例如采用强度超过1000N/mm2以上的高强箍筋; (2)改革施工工艺,变现浇整体式为装配整体式结构; (3)合理改革结构构造,充分发挥各建筑材料的长处; (4)改革结构构件或组合,减轻结构自重; (5)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2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柱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柱中混凝土、钢筋及箍筋的强度都偏低,建筑工程中多出现胖柱、自重大,地震作用大,占用空间大,耗费材料多,施工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解决胖柱的首选措施是发展使用高强度材料(高强度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普通混凝土的压剪都是脆性破坏,高强度混凝土脆性破坏性质更加严重。解决混凝土脆性破坏的有效方法是采用高强复合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使混凝土的单轴受力变为多轴受力。如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试验,当箍筋强度为1300MPa且@40时,混凝土的压应变在时承载力仍无下降(图3)。同时,箍筋强度高,大变形时强度不下降或少许下降,提高延性。 2.1约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及极限应变 约束混凝土的轴压性能是建立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基础,通过大量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大量试验分析,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应力比与应变和配箍特征值有关。依据试验数据描绘出图4、图5、图6配箍特征值与应力、峰值应变、极限应变之间的关系。试验证明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受压峰值应变为普通箍筋非约束混凝土受压峰值应变的22倍,而其极限压应变高达60倍。 图4 配箍特征值λv与fcc/fc的关系 图5 配箍特征值λv与 图6 配箍特征值λv与 峰值应变εm的关系 极限应变εu的关系 回归分析可得约束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及极限应变的计算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表达式   峰值应力  峰值应变 极限应变2.2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柱的弹塑性转角 数十年来,人们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偏重于承载力的分析与计算,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在抗震安全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塑性变形能力问题。唯有将混凝土的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是减少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为此,对混凝土构件要有满足变形能力的计算与分析。混凝土柱变形能力的大小与轴压比和剪跨比有关,至今认识到它和配箍约束应力有关,特别是在高轴压比时,它的影响是关键性的。在大变形阶段,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效果才明显体现,从而使约束混凝土柱变形能力比普通混凝土柱的变形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实现坏而不倒的目标。高强连续螺旋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试验如图7所示,轴向变形很大,承压力仍在增加, 转角达到1/20,纵向承压力不变。 2.3高强螺旋箍筋的直径与间距 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的核心是,提高混凝土的塑性变形能力。箍筋间距、配箍率和箍筋强度是三个主要因素。依据试验,箍筋间距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关系如图8所示。 (a) (b) 图8箍筋间距与承载力、延性系数关系 图8(a)表明在箍筋间距小于80mm才能使混凝土承载力有所增加,箍筋间距越小,约束效果越好,混凝土承载力增大速度越快,但考虑施工、纵向钢筋跟混凝土保护层粘结因素,箍筋最小间距不宜小于40mm。图8(b)表示箍筋间距小于70mm时延性系数的增加。基于如上规律,为使弹塑性转角满足1/50的要求,建议梁端塑性铰区箍筋的构造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级607二级606三、四级7052.4 最小配箍特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