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2004年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解读.doc

统计分析2004年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计分析2004年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解读

????   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路;是现阶段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之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江苏必由之路。因此,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对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本文依据江苏省3.72万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和全省1251个乡镇、涉农街道全面调查资料,对2004年江苏农村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资料表明,2004年在中央、省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在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下,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突出表现为:总量增加、范围扩大、素质提高、环境改善、创业增多、贡献加大。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江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一、主要特征 ?   1、总量持续增加,全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98.38万人。到2004年12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人数达到1478.38万人(包括地域转移和产业转移),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665万人的55.46%。与上年相比,比重提高了3.35个百分点,转移人数增加98.38万人,增长7.1%。其中苏南增加15.83万人,转移比重70.85%,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苏中增加27.98万人,转移比重58.71%,较上年提高3.96个百分点;苏北增加54.57万人,转移比重44.65%,较上年提高3.83个百分点。 ?   2、劳务输出与就地转移同步增长,全年新增劳务输出70.2万人,新增就地转移28.18万人。在转移劳动力中,劳务输出总量达到了699.2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70.2万人,增长11.2%。其中苏南增加5.66万人,增长7.3%;苏中增加17.04万人,增长8.4%;苏北增加47.5万人,增长13.65%。全省就地转移779.18万人,较上年增加28.18万人,增长3.75%。 ?   分地区看,苏南83.5%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为就地转移,16.5%为异地输出;苏中就地转移和异地输出约一半对一半,47.8%为就地转移,52.2%为异地输出;苏北为三七开,28.2%为就地转移,71.8%为异地输出。 ?   3、输出范围继续扩大,全年新增向省外和境外输出农村劳动力28.43万人。在积极主攻省内市场,努力拓展省外和境外市场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全省劳务输出范围不断扩大。到2004年底,全省向省外和境外输出的农村劳动力达到286.1万人,占劳务输出总数699.2万人的40.9%;与年初相比,增加28.43万人,增长11%。在省外,吸纳江苏省最多的4个省及直辖市依次为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和浙江省,分别约占输向省外总量的30.2%、8.8%、8.1%和7.3%。 ?   在江苏省内,苏南已成为吸纳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在输往省内413.1万人农村劳动力总量中,62.66%的劳动力输往苏南地区。全省劳务输出最多的是南通市92.85万人,其次分别是盐城、徐州、淮安、宿迁和泰州约在70-90万左右。 ?   4、工业、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强的吸纳能力。资料显示,在全省1478.38万转移劳动力中,工业吸纳的转移劳动力最多,达444.99万人,占30.1%;其次是建筑业282.37万人,占19.1%;再次社会服务业152.27万人,占10.3%;批零贸易餐饮业143.4万人,占9.7%;农林牧渔业占5.7%;交通运输业占6.4%,文教卫生占2.6%,其他占16.1%。 ?   分地区看,苏南主要转向工业,占42%;苏中和苏北主要转向工业、建筑业,比例分别为25.2%、25.1%和24.2%、21.5%。 ?   5、转移劳动力受培训比例显著提高。资料显示,2004年江苏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实际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人员的占33.6%,较2003年的28.2%增加5.4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在全省转移的劳动力中有496.7万人接受过各种专业培训。2004年新增劳务输出人员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比重达到了51.53%。农村转移劳动力受培训比重显著提高,主要是全省各级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近年来,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农村劳动力培训,帮助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掌握一至两门劳动技能。省级财政在2003年拨出专款2000万元的基础上2004年又追加2000万元,用于资助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全年共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各种形式培训达158.2万人次。 ?   6、拖欠民工工资现象大幅减少,在外务工时间延长,工资有所增加,签定劳动合同比例提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加大了对民工权益的维护力度,民工权益得到了一定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大幅度下降。资料显示,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例由年初的25.6%,6月底的12.5%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