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歇斯底里综合症的症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间歇性歇斯底里综合症的症状

间歇性歇斯底里综合症的症状 歇斯底里综合症,又被称为癔病或癔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疾病。其表现为在一定精神状况或存在外部诱因的情况下,病人由于恐惧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主要表现症状: 一.情感爆发.病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失常,哭叫,打人,毁物等,发作是有轻度的意识状态,发作后部分遗忘。 二.意识朦胧.表现为梦游或在意识朦胧下突然出走.而清醒后对发生过的事毫无记忆。 三.心因性遗忘.对曾经是或者仍然是创伤性或者应激性的事件部分或全部遗忘。 四.疏离综合症.自我的人格分离或是对周围环境的”非真实感” 。 五.多重人格.表现出两种或以上的完整人格,不同人格之间还可能存在各种关系。 六.刚塞尔综合症.假性痴呆。 七.附体障碍.在迷信的背景下常出现的”附身”。 什么是歇斯底里症状 歇斯底里(Hysteria)又称癔病。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大多发病突然,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患者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改变,在症状的发生和治疗当中,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渊源及基本原理 歇斯底里早在古希腊时代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已有记载。“hysteria”一词,起源于“hystero”,即子宫。当时认为本病与子宫有关,是一种妇女独有的疾病,是由于性的过度刺激或压抑所致。中世纪时,西欧宗教迷信盛行,当时把本病患者看做是魔鬼附体或女妖。C.莱波伊斯指出本病的发病机理在脑而不在子宫。沙可将本病的症状学进一步系统化,指出本病的症状可由催眠引起或消除,并强调遗传体质因素与本病发生有关。让内对歇斯底里的症状作了心理学解释,认为患者的意识障碍是由于心理综合作用的破裂所致,即“心理分离”,将本病的感觉脱失、瘫痪或遗忘等症状解释为由于相应的精神功能从意识中分离出去的结果。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发表了《癔病的研究》,用性心理被压抑和潜意识的冲动等概念解释癔病的发病机理,并提出了转换性癔症的概念。也就是说,那些为超我所不允许的愿望受到压抑,而这种压抑并不完全成功,于是,那些愿望采取???装的形式,通过“转换”或转化而成为症状。症状的性质和发生部位具有象征性意义,使受压抑的愿望得到部分的满足,或缓和超我和被压抑愿望之间的情感矛盾。甘塞尔描述了甘塞尔综合症、假性疾呆和童样痴呆,并把它们和歇斯底里连在一起。巴甫洛夫学派从高级神经活动病理学观点出发解释本病的发病机理,巴甫洛夫把神经系统分为三个系统;皮质下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而歇斯底里患者第二信号系统是弱的,故受其控制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皮质下系统的活动相对地增强,第一信号系统的机能与具体形象的感知有关,皮质下部位与情绪活动有关,歇斯底里患者的皮质下系统机能增强,表现为患者情感强烈鲜明,又因第一信号系统处于脱抑制状态,因此患者形象性思维突出,且具有生动、丰富的幻想。以上机理可解释歇斯底里患者的性格特点。歇斯底里患者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大脑皮质进入抑制状态,而皮质下出现脱抑制,所以在临床上可见情感爆发及痉挛发作现象。如果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向皮质以下部位扩散,可产生深度抑制状态,以至“不动”,形成歇斯底里性木僵。大脑皮质容易产生诱导抑制现象,是歇斯底里意识范围缩小的病理基础。歇斯底里患者的皮质机能较弱,原来的兴奋灶也较弱,因此旧的兴奋灶容易被新的、当前的刺激所抑制,故当前只有新的刺激所产生的兴奋灶在活动,由此可解释歇斯底里患者为何易于接受暗示性。 中国古代医籍中记载的“脏躁”、“奔豚”、“薄厥”,大多为歇斯底里表现。 二、病因 1. 精神因素。诸如自尊心受到损伤,人格受到侮辱,或因家庭不和、婚姻不满、人际纠纷等难以解决的矛盾,所引起的气愤、委屈、恐惧、忧虑或其他种种内心痛苦,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患者可在亲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引起的强烈情感反应下直接发病。然而有18.4%的患者,发病的精神因素并不明显,则可能与患者在某种情境下接受暗示和自我暗示有关。 2.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性格的强烈性和多变性。患者的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强烈,往往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情感反应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判断是非的标准往往从感情出发,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 (2)高度的暗示性。患者很容易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态度等的影响,患者的暗示性取决于患者的情感倾向。如果患者对这件事或某个人的情感有倾向性,则易受暗示,如果缺乏情感联系,则难於接受暗示。 (3)高度的自我显示性。即患者具有自我中心倾向。患者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已,喜欢当众表现,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如夸耀自己聪明、能干、有才能、许多人倾慕她的才貌、人们如何夸奖她等等,但事实并非如此。 (4)丰富的幻想性。患者特别富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