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综合性学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下综合性学习

PAGE 11 综 合 性 学 习 《献 给 母 亲 的 歌》 活动目标: (1)能把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资料,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4)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向母亲表达感情,感悟“爱”的内涵。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 (2)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3)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语: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寒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提起“母亲”这个词语,我们感觉尤为熟悉、亲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女一天天长大了,母亲却一天天的老了…… 今天,就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道不尽的母爱 A、与母亲有关的格言或俗语。 B、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C、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歌曲、电影、广告等。 2、说真话、诉真情 举出一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并说出你的感受。(尽量每组1人,教师也参与其中) (过渡语)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让我们多角度看母爱—— 3、多角度看母爱 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 (引导)思考: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 4、报得三春晖 有这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在小组中交流,选代表在班内交流) 5、推荐作业 A、每天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端一杯水,扫一次地等,用你的一生去爱你的母亲。 B、找时间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母亲对你的希望和要求。 C、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课时安排: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课外活动 (一)选题 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根据教材所安排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要求学生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2: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内容3:在创造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如《春天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现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 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及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任务分配: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成果呈现方式 1、?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等作品) 3、唱出自己改编的“春天之歌”。 4、介绍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