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车软件倒贴用户是有效的良性竞争
打车软件是撮合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间
交易的应用程序。 国内许多城市出租车
的车资定价长期普遍偏低, 造成了出租
车服务的持续短缺, 催生了打车软件的
研制和应用。 为了抢占市场, 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
从去年 12 月起,分别开始在在司机端
和乘客端进行双重补贴, 耗费资金以十
亿元计, 使其覆盖城市从十多个迅速扩
展到数百个。本月 17 日,两家公司又
同时停止了这场被人口口相传的 “倒贴;战” 。有人说,两家公司联手动用巨资
争夺用户, 排斥了其他打车软件开发商
的进入, 涉嫌进行了不正当的竞争。 我
要向读者解释的是, 倒贴用户的做法恰
恰是有效的良性竞争。常听到人们说
“小的是美的” 。姑勿论其对错,但至;少“大的也可以是美的” ,而典型的例
子就是具有 “网络效应” 的标准或平台。
语言, 越多人说的, 就越值得说; 电话,
越多人装的, 就越值得装; 电脑操作系
统, 越多人用的, 就越值得用。 这是说,
具有“网络效应”的标准或平台,其对;单个用户而言的价值, 是随着其用户总
数的增加而提高的。对“小而美”的偏
好, 使许多人对美国政府当年强行分拆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 T)给予了不恰
当的褒奖。 AT T 公司的历史与电话的历
史一样悠久。1875 年,发明家贝尔(A.;Bell ) 在 两 位 投 资 家 贺 巴 德 ( G.
Hub-bard)和山德尔斯(T. Sanders)
的帮助下, 制造了第一台能传递语音的
电话。 在取得专利后, 他们开始以出售
专利使用许可的方式推广电话。 电话交
换机于 1878 年首次在纽黑文建成后,;三年内就普及到了美国的各大城镇。 到
了 1894 年和 1904 年间, 在美国开业的
电话公司累计达到 6 千多家, 电话用户
超过 3 百万, 但最大的问题是, 这些电
话公司的用户之间不能互联!直到
1913 年,AT T 陆续收购这些公司,并;建成全国的统一网络, 这个问题才开始
得到解决。由于官员和法庭对“竞争”
含义的误解——他们以为一定要把大
公司分拆才算竞争——AT T 公司在
1982 年遭到分拆,形成只许经营长途
电话业务的 AT T 公司,以及 7 个分区;经营本地电话业务的 “区域性贝尔营运
公 司 ( Regional Bell Operating
Com-panies) ” ,俗称小贝尔公司。分拆
后, “本地”的范围划得越小,每通电
话驳入长话网络的机会就越大, 母公司
AT T 的收益就越大, 而小贝尔公司的经;营成本就越高。 于是, 怎样算是本地电
话、 怎样算长途电话, 便成了这些分拆
后的公司互相扯皮和抬杠的源泉, 而这
种问题在过去统一的平台上是不存在
的。 竞争的真正含义, 不应该是强行拆
开一个公司, 让其内部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来竞争, 而应该是让各家公司根据自
主确定的规模和范式展开竞争。比如,
后来兴起的卫星通信和光纤网络与有
线电话之间的竞争, 就属于这种 “范式
与范式”之间的竞争。这是说,武断地
肢解网络 (而不是鼓励网络之间竞争),;往往会损害网络的价值递增效应。 问题
是,网络越大,其价值也越高,参与其
中的用户就越不愿意离开; 那么, 当一
个新的、 更先进的、 将会带来更高增值
的标准或平台出现时, 用户就会由于被
旧的落后系统所锁定, 而无法一齐迁移;到新的标准或平台上, 从而造成了效率
损失。 持有这种担心的学者认为, 这是
由于 “路径依赖” 而形成的 “市场失败” 。
我们今天仍普遍使用的 QWER-TY 键盘
布局,就经常被用作证据。事实是,
QWERTY 布局最初是舒尔斯 (C. Sholes);在 1874 年设计并投产的;据传说,为
了防止老式打字机的连动杆挤压, 这种
布局刻意降低了打字效率。又据传说,
德沃夏克(A. Dvo-rak)在 1932 年发明
了效率高得多的德沃夏克布局, 但由于
QWERTY 已经变成人们的习惯, 所以即;使在今天键盘已经完全与连动杆无关
的情况下, 德沃夏克布局也仍然无法形
成规模而得到普及。 针对这种传说, 经
济学家莱博维茨(S. Liebowitz)和马高
雷斯(S. Margolis)作了详细考证,并
于 1990 年在《法律经济学期刊(JLE)》;上发表文章 “键盘的寓言 (The Fable of
the Keys) ” ,其结论是这根本不是什么
市场失败的例子——当年各种键盘布
局的竞赛此起彼伏, QWERTY 布局并不
落后, 而德沃夏克布局也没那么神, 否
则人们早就弃劣从优了。 假设市场上存;在两个互相竞争的标准或平台, 分别称
为方案甲和方案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