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韩剧传播对中国城市青少年群体亚文化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
韩剧传播对我国城市青少年文化的影响
——以青岛市为例
俞凡
(本文系2011年度山东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地方电视频道运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J11WG94)
作者俞凡系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系讲师
作者联系方式: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系,261000
电话邮箱:cyatt@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大中学生的调查,对十年韩剧热潮对我国青少年在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影响作出了评价,认为韩剧的传播对我国青少年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物质文化的影响要强于精神文化,在精神文化中,与我国现行文化体系接近部分的影响要强于相抵触的部分,并且据此对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韩剧 青少年
一、研究背景
1997年,央视播出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收视率高达4.2%,此后,《蓝色生死恋》、《大长今》等一系列韩剧纷纷登陆中国,屡创收视高峰,在中国形成了长达十年的“韩流”现象。从2007年起,“韩剧热”开始降温。“据国内权威机构调查,2007年韩剧进口额为650万美元,较2006年的977万美元减少了三分之一。……而进入2008年以来,韩剧进口量更是迅速下滑,今年(2008年)总量预计不足2006年的三分之一。” 赵晓峰,杨晓东. 韩剧凉了[N].齐鲁晚报,2008.5.4 A15版
这种下滑在近两年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作为我国播出引进剧最重要的电视栏目——央视“海外剧场”,近三年来大力引进来自日本、印度、泰国等地的电视剧,而以往占统治地位的韩剧,则已经难觅踪影。延续十年的“韩剧热”似乎走到了尽头。
十年“韩流”一朝冷,似乎到了总结的时候。近年来,对于韩剧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电视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相对于对韩剧的制作方法、管理机制等问题的研究,韩剧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薄弱。首先是数量少,在中国期刊网上以“韩剧”、“韩流”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可以得到700多篇文章。在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之后,仅有不到20篇涉及这一问题;其次表现在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尤其是有一定针对性的??查报告仅有一篇。
由此,我们设计了这次调查,以期通过实际调查数据来考察韩剧对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我们把调查地点选择在了青岛市。青岛是与韩国经济、文化交流比较密切的城市之一,韩国是最早在青岛设立领事馆的国家,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在青韩国企业有5500多家,常住韩国人口有5万余人,加上流动人口,总数超过10万人,占青岛常住人口的5%左右。韩国文化在青岛具有较强的影响。同时,青岛也是环渤海湾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城市人口众多,拥有多所大学和中学。所以,考察韩剧传播对青岛市青少年的影响,应当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意义。同时,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将在校大中学生定位为接受韩剧传播的主力军,所以我们据此将调查对象定位为在校的大学生和高中生。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1、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依托社会学与大众传播学中效果研究的相关理论:
(1)文化采借理论
韩剧在中国的传播属于中国对韩国的一种文化采借现象。社会学中的文化采借理论认为,文化采借大多是相对落后的社会采借发达社会中的先进文化元素,相反的情形十分少见。同时,“在文化采借中,一般的情形是物质文化的采借先于和多于精神文化的采借。物质文化的利用价值比较容易判断,它与本民族的意识形态没有直接的冲突,因而易于被接纳。而精神文化所遇到的情形恰恰相反。一种理论或观念往往打上民族的和阶级的烙印,与其他民族或社会的传统的或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有可能发生冲突,因而它的传播与采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10-411.
创造了“汉江奇迹”的韩国,经济比中国发达。同时,由于韩国历史上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所以其文化中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的烙印,这一点在韩剧当中有相当明显的表现。据此,我们认为,韩剧中所表现的物质文化符号最容易被我国青少年接受,其次是儒家文化符号,而非儒家文化符号则最难被接受。
(2)涵化理论
美国宾州大学教授格伯纳于1980年提出著名的“涵化”理论,其中心内容是:“1.电视观众有关社会现实的观念更接近于电视所表述的符号现实,而并非客观现实。电视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2.这种倾向在收看电视时间多的人中间要比在收看电视时间较少的人中间更为明显。” 郭中实. 涵化理论:电视世界真的影响深远吗?[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58-64
涵化理论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多质疑。于是,在1980年,格伯纳综合各方面意见,又添加了两个概念:主流化(mainstreaming)(不同社会团体的大量看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270人(甘肃有岗)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天马旅游汽车公司管理职责、制度汇编.doc
- 从领导力角度说耿彦波——.ppt
- 唐山介绍PPT(唐山简介经典版).pptx
-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一课时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PPT课件.pptx VIP
- 保养手册_迈腾b7l使用说明书.pdf
- 2024-2025人教版3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测试卷(附答案).doc
- (2024年1月)广西各市房屋工程造价指标.doc VIP
- 2022年11月苏州城市学院下半年公开招聘27名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 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新课标《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