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28姜鹏制动冲突解决中日东海权益争端之战略与对策.doc

141128姜鹏制动冲突解决中日东海权益争端之战略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1128姜鹏制动冲突解决中日东海权益争端之战略与对策

姜鹏 制动冲突 解决中日东海权益争端之战略与对策 2014-11-28 13:57 外交观察网站 张丽华 姜鹏  HYPERLINK /2014/1128/790474.shtml \l comment#comment 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作为崛起国,其国家实力与美日同盟实力比值在小于等于1.25 之前都应奉行谨慎的“缓进战略”,避免刺激霸权国及其联盟的战略围堵与遏制。在中日双边的结构性均势短期内难以改变、中美日三边力量结构远远不利于中国的背景下,谋求对任何一方极为有利的谈判结果都是很难想象的。当前中日海洋权益争端困局的背后就是僵持不下的权力均势的结果。 中日东海海洋权益争端主要指双方在东海海域存在的专属经济区划界重合与钓鱼岛归属两个并列而又存在交集的问题。其实质可以归纳为:“重合的专属经济区怎么划分”与“钓鱼岛的归属”的两个问题。自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布局愈发明显。伴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和美国的高调回归,日本意欲借力打力,迫不及待地挤上了美国对华战略遏制与围堵的亚太战车,并积极充当美国东亚政策的急先锋,以期在这场“鹬蚌相争”中取得对华博弈的有利态势。一时间,东北亚地区海上气氛骤然紧张,大国在分歧与共识的夹缝中艰难博弈。面对“周边海洋权益争端”的步步升级,中国当如何因应崛起进程中所产生的结构性压力以及如何在化解崛起冲击的过程中寻找中日间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成为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研究的前沿课题。[1] 横亘在中日之间的东海权益争端成为新时期影响两国战略互惠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持续扰动因素。通过对近代强国崛起战略与崛起成败的借鉴,可以发现一个国家实现崛起战略的进程分为“追赶阶段”、“僵持阶段”、“超越阶段”。通过比较可以认为:中国目前相对于日本处于战略“僵持阶段”,对于美国及美日同盟则处于战略“追赶阶段”。清华大学孙学峰在对近500年国际关系历史的研究总结认为:在战略僵持与追赶阶段对于崛起国奉行温和的“缓进战略”要远远比“突进战略”更加受益。 因此,解决中国在东海海洋权益争端问题,在战略层面讲,东海战略要服从于整体海洋战略,海洋战略要服从于整??崛起战略;具体战略进程中要求决策层具有宏观的视野感和历史的高度感,在追赶与僵持阶段奉行“缓进战略”:以空间换时间、以拖待变、以压促谈、以武促和;在此战略结构上提出的基本对策:在结构性压力导致的安全困境与零和博弈状况下,权力结构与观念结构的二维重塑是摆脱中日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方法;在国际法依据上借鉴北欧国家在北海权益划界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在该阶段培育中日合作开发东海资源的“北海布伦特模式”;在社会层面上主张理性爱国与强化政府及主流媒体对民众情绪的正向引导。 桑塔雅娜曾经说过:“忘却历史者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2]通过对近代国际关系历史上重要国家“崛起战略与崛起成败”[3]的比较分析,保罗·肯尼迪对近500年大国兴衰的归纳[4]与莫德尔斯基的世界政治长波理论的借鉴,以及汤因比[5]对“海陆复合型国家”战略的研究可以发现:近500年来霸权的挑战者从来没有成为新的霸权者,霸权的同盟者是未来潜在的霸权者;国家在实力与霸权国实力在追赶阶段(0.4≤R≤0.8)与僵持阶段(0.8≤R≤1.25)实行“缓进战略”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突进战略”;在第三个超越阶段(R≥1.25)实行“突进战略”的效果要远远优于缓进战略; “中国的海陆复合型国家”的地缘身份要求其海洋战略更加要服从总体战略。 一、中国解决中日东海海洋权益争端的战略构想 中国拥有约1.8万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和1.4万多公里的岛屿海岸线,大陆海岸线为3.2万多千米。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中国可主张的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完全控制着所有的可主张海洋国土。在东海地区,中日之间围绕着专属经济区划界和钓鱼岛争端构成了未来中国走向海洋的重大掣肘。加之美国奥巴马政府推行重返亚太的战略,利用联盟体系构造三层岛链围堵遏制中国的海上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更加剧了中国长期以来“有海无洋”的处境。因此,能够将中日之间的东海争端纳入到整体的海洋战略,进而将海洋战略纳入到中国崛起的整体大战略成为中国战略考量的重要出发点。 (一)东海战略应服从于整体海洋战略 值得我国学术界注意的是,一方面,在东海领土划界问题上我国主张按照“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以期获得从大陆基线算起到冲绳海槽的约350 海里专属经济区。在面对同一部《海洋法公约》而坚持原则上的同一性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在海洋战略中的稳定性与正当性。海洋权益争端体现了主权国家对其合法权益的重视,但学术界对该问题的出现也应表现出一定的思考与前瞻,以备他日在国际诉讼上拥有充分的准备,免得在主张上前后矛盾、顾此失彼。因此,东海战略应当服从于整体海洋战略,整体海洋战略又应当服从于整体的崛起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