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医资料9试论八纲.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59年中医资料9试论八纲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试论八纲 成都中医学院第一届中医研究班学员 王成荣?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属于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范畴;是中医诊疗工作所不可缺少的理论武器之一。通过临床实习,对它有一些体会。但由于自己对祖国医学学得还很少,体会不深,错误一定很多,希望同志们予以指正。    一、八纲是辨证论治的普遍规律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有关诊断与治疗的理论体系之总称。所谓“辨证”就是对运用“望、闻、问、切”四诊而掌握的病情资料(症状和体征)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求得正确的诊断。而根据诊断提出相应的治法、处方、用药等等,就叫“论治”。   什么是辨证的规律呢?总的说来,就是根据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三因、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而创立的症候群分类法为进行辨证所遵循的法则。这些法则具体的说,就是以八纲、六经、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以及六淫等所代表的一些症候群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一般的说,伤寒以六经为辨证的纲领,温病以卫气营血和二焦为辨证的纲领,杂病主要以脏腑为辨证的纲领;而八纲又是伤寒、杂病和温病进行辨证论治所必须遵循的共同法则。这是因为不论机体处于什么病理情况,其所表现的各类症状都可以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加以分析、归納,并因此可以得出关于病象表现的部位深浅、病变的性质,以及机体防卫机能与有害动因相斗争的发展情况等带有病理生理学意义的总概念,从而给论治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原则。所以八纲又是整个辨证论治体系的纲领,因此称为八“纲”。   历代文献对八纲的辨证内容都有所论述和发展,但直到后代才被正式命名为“???纲”。   关于八纲辨证内容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以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毋虚虚、毋实实”等等,都是有关八纲的原则性论点。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从他创立的六经辨证规律中更具体的贯穿了八纲辨证的法则,丰富了八纲辨证的内容、从而创立了汗、吐、下、和、清、温、消、补的治疗八法。伤寒论也就成了后世医学家学习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例如:   关于阴阳的辨证: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除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   关于表里的辨证: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关于寒热的辨证: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伤寒脉迟……脉迟为寒……”   关于虚实的辨证:   “大实则谵言,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恶热者,实也……”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关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错综互见的辨证: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讝语。”   以上所举仅是伤寒论原文中关于八纲辨证比较突出的指明属于阴、阳、表、里、寒、热、虚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