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doc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对应学生用书P225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解析 C 从时间1912年9月看,辛亥革命已经完成,并成立了中华民国,必然对人们的服装有影响,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本身错误。 2.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  )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已由通商口岸进人内地 解析 C 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和地点及反映的内容——西餐,经分析可以判断C项正确。 3.某著作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清朝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 B.蓄发与剃发是反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 C.当时广东省的反封建斗争最为彻底 D.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 解析 A 在中国近代“断发易服”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反清革命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分歧,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C、D两项都片面夸大了社会风俗变化在政治中的作用和地位。 4.右图为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19届毕业生在1935年20周年校庆时的合影。这反映了 (  ) A.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没有改变 B.中国妇女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C.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 D.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已经与男子相同 解析 B 古代中国的妇女是不能到外面抛头露面的,题干反映女性不仅可外出,而且还可享受教育,说明中国妇女的地位在逐渐提高。 5.右图是191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  )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解析 A 根据材料中“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分析,体现了1913年章太炎仍然存在封建礼教的思想,希望女子有“从夫”的封建观念,因此应选A项。B、C、D三项分析不全面。 6.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 A.身份证、个体户、银行卡 B.移动电话、私人轿车、互联网 C.肉票、粮票、黑白小电视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时装表演 解析 C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较低,当时所使用的电视机也就是黑白小电视。故C项是改革开放以前的现象。 7.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主办的《北华捷报》曾评论“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这说明 (  ) A.中国当时还没有出现铁路 B.一些官员希望借建铁路之机中饱私囊 C.当时一些政府官员反对修建铁路 D.通过建铁路实现自由富强成为社会共识 解析 C 从题目反映出的信息来看,中国官员把修铁路的行为定性为胡作非为,定位为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甚至毁灭。可以总结出中国部分官员对修铁路表示强烈反对。 8.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  )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D 电车作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离不开近代工业的发展,①正确。材料中作者不忍心将人力作为畜力使用,②正确;另一原因是光阴宝贵,③正确。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20世纪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